一生禁欲,却受名妓诱惑,疯狂纵欲的背后是对生命意识的肯定

很喜欢这句话:

“我们这一生,终究是自己来,自己离开。”

与这句话意境最贴切的恐怕要属黑塞的小说《悉达多》。

听名字,仿佛这是一本讲述宗教的书,其实不然。

即使它的副标题是“一首印度的诗”,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副标题在各种版本中都被回避了。

故事围绕了天赋异禀的主人公悉达多的成长、发展与成熟。以及他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坎坷。

他象征了一个人在一生中所经历了光辉与孤独,骄傲与怀疑,世俗与贪欲,热爱与平静。

很多人感慨,读完这部小说,治愈了内心伤痛,整个人都明朗豁达了许多。

《悉达多》正是一部探究生命意义的小说。

一生禁欲,却受名妓诱惑,疯狂纵欲的背后是对生命意识的肯定

小说的结尾是以悉达多的朋友果文达的视角来讲述。

阔别多年的好友看到了悉达多的脸,却又不是他的脸,而是许许多多的脸。

通过这些脸,他看到了新生与死亡,美好与衰老,欲望与冷漠,仇恨与杀戮。

所有的一切,最后都归于平静。

“果文达深深一鞠躬,不禁潸然泪下,泪水不知不觉淌过他苍老的脸庞。在他心里,最诚挚的友爱之情和最谦恭的敬慕之情,就如同火焰般熊熊燃烧起来。他一躬到地,向端坐不动的悉达多致敬,悉达多的笑容让他忆起了自己一生中曾经爱过的一切,曾经视为珍贵和神圣的一切。”

一生禁欲,却受名妓诱惑,疯狂纵欲的背后是对生命意识的肯定

悉达多是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婆罗门

他年轻、英俊,出身高贵。

“父亲见他勤奋好学,渴求知识,有望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智者和僧人,一位婆罗门的王者,心里无比欣喜。”

“母亲见儿子双腿修长,体格健美,行走坐立仪态端庄,对待她礼数充分周到,胸中也按捺不住狂喜。”

悉达多像个王子,不仅受到父母的宠爱,也让城里的姑娘们芳心暗许。

可是,骄傲地悉达多并不满足这些,他想要找寻更多的真理。

“洗礼虽好,但那只是水,水洗不掉罪孽,解不了精神的焦渴,医治不好内心的恐惧。”

这些人的爱,让悉达多焦虑、恐慌,他丝毫感受不到爱带来的喜悦与满足。

有一天,当他感受到三个沙门身上飘来的“宁静的激情、艰辛的磨练和无情地自我修行的气息”时,他有了主意:他要成为一个沙门。

悉达多不顾父母的反对,带着好朋友果文达踏上了寻找苦行僧们的道路。

他的目标很坚定,就是摒弃一切,达到内心安宁的境界。

于是,他忍着痛苦,减少饮食,让身体经受劳累,甚至减少呼吸。

这一切努力,并没有实现他的理想。

反而更增加了他的困惑:

这种自虐的行为,只是一种短暂的麻醉和自我迷惑。

悉达多感到失望。

他们离开了苦行僧们,继续前行。

按照众人的指引,他们找到了乔达摩。

乔达摩不像苦行僧们,他“无欲无求,不刻意效仿什么,呼吸始终保持柔和、平均。”

他的学说“生即是苦,世界充满苦难,但是可以找到解脱痛苦的方法:谁走佛陀之路,谁九会获得解脱。”

一生禁欲,却受名妓诱惑,疯狂纵欲的背后是对生命意识的肯定

乔达摩的修养、气度以及学识深深折服了果文达。

他决定今生都要追随乔达摩。

可是,悉达多并不愿意同行。

乔达摩教人解脱痛苦,并不符合他的理想。

悉达多要找到一个他在他面前不得不垂下眼帘的人。

乔达摩的学识固然没有缺陷,但不足以吸引他,不是他想要的。

于是,两个好朋友从此分道扬镳。

果文达的离开,让他看清了人世间的路还是要一个人走。

自己的追寻,还是要自己去完成。

果文达的离开,反而成全了他,坚定了他想要寻找自我的念头。

年少时,我们会叛逆,会不知满足。

像悉达多一样,怀疑一切,内心躁动不知疲倦。

志同道合的友情比父母深情,更能打动我们。

于是,我们会贪婪着朋友之间的惺惺相惜。

但是,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也只能陪伴一段。

剩下的,还是要自己走完。

我们厌倦平凡又庸俗的现实。

目之所及的美好,皆是腐败的表象。

于是,我们选择逃离,去追寻诗意的远方。

一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会给出经验、训导,至于如何做,关键还是取决于自己。

正如书中写到的:

“我无权对别人的生活做出评判!我只需要为我,对我自己一个人做出判断,做出选择,做出舍弃。”

悉达多离开了果达文,完成了他的少年历程。

一生禁欲,却受名妓诱惑,疯狂纵欲的背后是对生命意识的肯定

悉达多遇到的让他垂下眼帘的人,是城中名妓珈玛拉

她“有着一张异常明朗、娇媚和聪慧的脸,鲜红的嘴唇犹如一枚新剖开的无花果,眉毛修饰成弯弯的新月,乌黑的眼睛聪明机警,光洁、细长的脖子从绣金的绿上衣中伸出,两只光滑而又修长,手腕上戴着宽宽的金镯子。”

他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

当他自豪地向珈玛拉宣布,自己看上了她,是她的荣信时,珈玛拉笑得不可遏制。

她告诉悉达多,要想得到她,必须拥有大量的钱财。

在这座城市里,迦马斯瓦弥是最富有的商人。

珈玛拉让悉达多去投奔他,向他学习如何致富。

“对他亲热点,他很有势力。可也别低声下气!我不愿你做他的仆人,你应当成为他的同类。”

悉达多凭借自己独有的魅力,赢得了迦马斯瓦弥的信任。

他很快就参透了生意如同游戏这一奥秘。

他掌握了游戏规则,却对游戏内容毫不动心。

因为,珈玛拉才是他最想要的。

有了钱的悉达多带着昂贵的礼物,再次向珈玛拉求爱。

这一次,她没有拒绝。

一生禁欲,却受名妓诱惑,疯狂纵欲的背后是对生命意识的肯定

在情爱方面,悉达多还是一个孩子。

一旦尝到了甜头,就难以自拔,很快他就堕入了情欲的深渊。

在生意上,他也是如有神助。

他将赚的大部分钱财都赠予了珈玛拉,大部分时间他都与她在一起。

两人修习爱的艺术,完成性的膜拜。

珈玛拉对他的意义超过了果文达。

时间飞逝,悉达多渐渐衰老。

“悉达多过了长时间的世俗生活和享乐生活,却并没有沉溺其中。他在狂热的沙门时代扼杀掉的七情六欲苏醒了,品尝到了财富的滋味,品尝到了肉欲的滋味,品尝到了权势的滋味。”

悉达多与身边的俗人们越来越像。

他学会了享受,学会了虚荣,学会了呼奴唤婢,学会了赌钱放纵。

而这些恰恰是以前他所厌恶的。

于是,每天悉达多都在头昏脑涨中醒来,然后不知道自己一天要做什么,整天处于烦躁焦虑之中。

却不知道引起自己暴躁焦虑的源头在哪里。

“淫欲和死亡是近亲。”

珈玛拉的相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珈玛拉俊俏的脸上则显现出倦意,走了长路却前途茫茫的倦意;除了倦意还有业已开始的憔悴,还有掩饰着的、尚未说出的、也许还根本没有意识到的恐惧。”

珈玛拉的容颜衰退,让悉达多深切地体会到红颜枯骨,色即是空。

尝尽了俗世的种种享乐,悉达多还是没有感受到幸福。

珈玛拉一语道破悉达多为什么不幸福,因为他从来没有爱过。

无论怎样声色犬马,他都在冷眼旁观,隔岸观火。

悉达多至始至终都没有真正融入。

年逾四十的悉达多突然明白,这场俗世游戏已经到了尽头。

他不能再继续下去。

他在这座城里住了好多年,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论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人到中年,生命过半,对人和事都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力。

悉达多错误地用自己最宝贵的三个东西——斋戒、等待和思考,换取了最卑鄙,最无常的东西——淫欲、财富与享乐。

悉达多又开始了漂泊。

他重拾了思考与爱。

我们知道纵欲享乐是不对的,但是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真正心知肚明。

人到中年,是时候要学着跟过去的错误告别。

学会给人生做减法,方能得从容。

一生禁欲,却受名妓诱惑,疯狂纵欲的背后是对生命意识的肯定

悉达多来到河岸,重遇到数年前的船夫瓦苏代瓦。

船夫最大的美德就是擅长倾听。

他耐心地听着悉达多的一切,很快他们就成了知己。

悉达多在船夫这里住了下来。

他跟船夫学着撑船,到农田里干活,学着编织,学着修补---

每天要学的东西有很多,悉达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船夫教了他很多的东西。

可是,河水教给他的,远远超过了船夫。

悉达多对河水产生了深深的热爱。

河水象征神,包容世间一切:卑微地、愚蠢的、邪恶的、猥琐的——

河水统统将它们拥入怀中。

而船夫就相当于悉达多的引路人。

在我们认为悉达多终于可以真正体验宁静与爱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珈玛拉带着儿子出现在他面前。

年老的珈玛拉在寻道的路上,被蛇咬伤,生命垂危。

船夫救了她。

临死之前,她告诉悉达多,在他离开之后,她才发现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

一生禁欲,却受名妓诱惑,疯狂纵欲的背后是对生命意识的肯定

珈玛拉死后,悉达多留下了儿子。

他耐心地教导他,希望他早日能学会宁静,学会爱,获得圆满。

可是,孩子并不想住在这个破旧的地方。

他想回到城里,去继续享受他富裕的生活。

悉达多感到痛苦不已。

孩子每天都在闹别扭,他想回去的欲望与日俱增。

悉达多一直在等,等儿子回心转意。

“我正在争取他,正在争取他的心;我要用爱,用善意和耐心,将他的心抓住。有朝一日河水会对他说话,因为他也是应召唤来的。”

这就是做父母者的痴心。

父母以爱之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观念去生活。

他们只是痴心地盼望,自己干的蠢事,走过的弯路,孩子可以不用受那样的苦。

父母之爱,是如此的盲目与无望。

悉达多完全变成了俗人一个。

学会了爱,现在又被爱束缚,爱儿子而变成了一个傻瓜。

悉达多在船夫的劝解下,看清了爱不是强迫与委屈。

但是,他仍然不愿意放弃。

有一天,孩子逃走了。

悉达多陷入了巨大的悲苦之中。

孩子的离开,让他想到自己的父亲。

自己当年决绝出走,不也是如此伤害着父亲吗?

他绝望地把自己的痛苦讲给船夫听。

随着讲述如同河水流淌下去,他的伤痛一并流了出去。

在讲述中,悉达多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很多人的形象:

父亲、母亲、果文达、商人、乔达摩、珈玛拉——

这些形象又和自己融合在一起。

“一切一切全结合了起来,一切声音、一切目标、一切欲念、一切痛苦、一切喜悦、一切善与一切的恶,全结合到了一起,就是这个尘世。”

悉达多停止了与命运的抗争,不再烦恼与痛苦。

出走了半生的悉达多终于悟道。

生活难得圆满和统一。年轻时我们不断学习知识,以为拥有了知识就等于拥有智慧。

中年时期,我们才知道知识可以习得,智慧却不能传授。

它需要我们亲身去体验。

珍惜眼前我们爱的人,学着与执念和解。

平静从容地过完这一生,才是圆满。

一生禁欲,却受名妓诱惑,疯狂纵欲的背后是对生命意识的肯定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10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