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储备干部是什么职位,生产储备干部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

说实话,应届生无非就三个选择:考研考公考编、工作。
拿不定主意,或者有点偏向考公的,耐心看完接下来的内容,我来帮你做分析。
你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时间成本,金钱成本,机会成本。
对考公这件事,我两年内在不同城市巡考了十几次,在这段经历中,我见识过考公大省的激烈内卷,体验过军队文职、事业编等其他相似类型的考试,深刻意识到我的确不是「天赋型选手」。
如果非要归个类,我认为「努力型选手」比较适合我。
第一次考公我的成绩只有 120 分,参加过考公的都知道,120 分只是一个正常人裸考的分数,根本摸不到进面试的边。
再加上本身是竞争激烈的财会专业,一个岗位几百人报考都算是常态化,所以我的考公之路自动升级为困难模式。
从初次考公 120 分到巡考稳定在场均 144 分,再到最后上岸的 150 分,我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普通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去超越那些「天赋型选手」。
经历过从山脚爬到山顶,所以清楚地知道上山的每一级台阶应该怎么走,也明白这上山的每一步中所蕴藏的艰辛。
但是如果在我考 120 分的时候问我:你觉得自己适合考公吗?我的答案绝对是:不适合。
甚至打算放弃走考公这条路。
在我能轻松考 145 以上时,这个答案就会变成:适合。
于我而言「适不适合」等于「我能不能考上」,或者说「我能不能轻松地考上」。
因为我已经迈过了「适不适合开始复习考公」这个阶段,进入了「适不适合继续考公阶段」。
现在回想一下,我当时做出考公,以及继续坚持考公这一决定,其实就是采用了成本比较法
在面临诸多选择无法通过下意识或者简单思考选出最优答案的时候,化繁为简,比较成本,会让人做出相对理性的决策。
现如今考公的同学无非也就分为以下这么几类:
1考研 or 考公的应届生
2工作 or 考公的应届生
3犹豫是否离职备考往届生
4已经在全职备考的往届生
前三个属于刚刚接触考公的迷茫初期——我适不适合考公,已经在全职备考的往届生已经自行度过这一阶段,他们会面临和我一样的迷茫中后期——我适不适合继续考公,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两个时期的区别。
应届生忙着在考研、考公、就业三者里择最优,往届生在要不要辞职中摇摆。
可以看出,考公这个决定不是独立于其他选择而存在的,而是与其他选择互斥,考研和国考时间几乎是前后脚,而省考时间又和「金三银四」时间非常相近。
已经有工作的人就更不用说了,肯定要在现有工作和公务员之间最终选一个职业。
那么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成本呢?时间成本,金钱成本,机会成本,这是我主要考虑的成本。
时间成本:行测+申论的复习,想要掌握基础的知识至少要学到 300 个小时以上,想要拿到高分,那这个时间至少要翻倍。
从开始犹豫到真正成为公务员,这些都是时间成本。
短则 3、4 个月,长则半年以上。
金钱成本:从买书到上网课或者线下课,再到考试的路费,比如我巡考时候的路费、住宿费其实也是很大一笔开销。
机会成本:说到机会成本,这时候需要适当畅想一下未来:如果选择考研会面临什么样的机会、好处;如果选择就业又会面临什么样的机会、好处……放弃了这些于你而言也是一种成本。
从定义上来讲是指决策过程中面临多项选择,当中被放弃的价值最高的选择。
例如你在 9,8,7 三个数里择最大的那个,你选择了 9 意味着放弃了 8,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是 8。
放到考公上来说就是,你选择了考公放弃了工作或者考研,你的机会成本是就是工作或考研能带给你预计最大的收益。
考公、考研、工作三者的成本收益,究竟怎么计算才是比较科学靠谱的呢?
针对一些处于迷茫初期——我适不适合考公这一阶段的同学,或许你自己已经提前了解过一点考公和公务员的相关情报,但是不妨听听个我这个已经成功打入内部的人,给你讲讲墙内那些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大家在正式备考之前肯定听说过公务员这个职业,也对考公这个词并不陌生。
没被父母、亲戚朋友念叨过的同学凤毛麟角,但是也逃脱不了周围同学的七嘴八舌,当然了,也仅仅只是听说过。
于是产生了想了解公务员的念头:公务员是个啥?
公务员是一份职业,是一份国家负责招聘你,国家给你发工资的职业。
一旦成为公务员有了编制,只要不违法乱纪,从此,你生是国家的人,死是国家的鬼,无非多双筷子,多难都有你一口饭吃。
PS:大家通常分不清楚,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之间的区别。
事业编和公务员这俩虽然都是编制内,有时候招考单位都一样。
但是事业编可比不上公务员。
随着许多事业单位逐渐企业化,开始自负盈亏,国家慢慢开始不负担他们的工资,或者只负担一小部分。
因此不管是从稳定性,还是待遇,又或者是晋升方面,事业编远远不如公务员。
因为这俩考试有很多内容相似,事业编往往是考公务员时的备胎。
公务员这个职业有啥特点?
稳定+收入可观+相对轻松
首先,即便能枚举所有职业,公务员的稳定性怎么也能排前三。
这不仅意味着你有稳定的不担心失业的工作和稳定的按月发放的收入,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不用为明天会不会失业而焦虑。
也意味着,这是一种安全感,不管是谈恋爱、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的安全感,它能够让人能保持情绪和心态的稳定。
稳定的代价是被限制自由。
如果你的爱好是出境旅行,那么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每个公务员的护照都是人事部门统一收集管理,出国要报备审查,有单位的还限制出国的次数。
现在疫情期间,管理严格的单位是不允许出本市或者主城区。
这种限制还体现在婚丧嫁娶、摆宴吃酒和言论自由上面。
其次,我的每个月收入固定在本月初或者上月末发放。
收入虽然不是非常的高,但是远超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
东部沿海地区的年收入甚至能达到 30 万以上。
普通地区收入也完全可以让你过得很惬意。
收入固定的代价是「固定」,也就是涨幅很小。
互联网跳一次槽涨薪 20%,公务员做 10 年都不一定能涨 20%。
收入结构十分透明,灰色收入基本也是不太可能。
个人的财产和一些私人情况都需要定期申报。
最后,不得不提一提饱受争议的「公务员工作轻松」这个特点。
先明确一点:不轻松≠有前途、晋升快;轻松≠没前途。
就像是能拿奖学金的,未必学习是最好的。
由于现在各项指标性考核比较多,工作趋于透明,再轻松的岗位也很难做到喝茶看报一整天。
一些重要的单位,每个月加班两次以内的人就已经被自动归为清闲行列。
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的岗位,这个问题在选岗这个章节里我会细说。
但总体来说比私企要轻松,我一个月就加一两次班,不会超过 7 点。
怎么考公?
1.公务员考试。
符合岗位要求和招考简章基本要求的都可以报考。
国考产生国家公务员,由中央来垂直管理
常见的招录单位有:国家某部、国税、海关等;
省考产生地方公务员,由地方政府来管理。
常见的招录单位有:某市某局、市政府、区政府等。
你家门口(非北京)那些单位里的公务员,一般都是省考招进来的。
2.选调
这个就比较厉害了,限制比较多,只有应届毕业生才可以报考,考上了就是储备干部,约等于企业里的管培生

面向顶尖985, 211

中央定向选调生

定向选调

选调

各省定向选调生

非定向选调

生产储备干部是什么职位,生产储备干部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

定向选调岗位好,是重点名校进入党政机关的主要方式。
相应的也会更受重视,晋升更快。
对于报考者的资格要求会很高,不是咱们普通人能够参与的考试。
非定向选调就是普通选调生,不限制学校,报考条件也相对宽松,普通人也能参与,因此竞争比定向激烈一点,只是要先到乡镇工作两年。
我们单位的选调生就是先基层做两年,今年已经回到我们单位。
考公的竞争情况
成为公务员的途径不多,但是想上岸的人越来越多,公务员一年比一年难考。
「上岸」这个词,对应的是 30 年前的「下海」。
「下海」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欣欣向荣。
一些人,以政府机关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放弃在体制内的工作,或者办理停薪留职,转而投向市场经济中,在这个新的领域谋求发展。
数据显示,仅 1992 年辞官下海的人就超过 12 万,停薪留职、兼职投身商海的人数超过 1000 万。
时至今日,情况完全调转,从被迫到自愿,越来越多人更倾向于「上岸」,从而再次回到体制羽翼之下。
以 2022 年国考为例,报考后通审核的人数有 212.3 万人,较上年增加 54.7 万人,增幅达到了 34.7%,为历史新高,但是最后能够成功「上岸」人只能有 3.12 万人。
总体招录比达到了 68:1。
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职位都有(68*招考人数-1)个人和你竞争。

2017-2022全国国家公务员考试过审人数和招录人数

单位:万人

212.30

过审人数

200

165.97

157.60

148.63

143.70

150

137.93

100

计划招录人数

50

3.12

2.85

2.71

2.57

2.41

1.45

0

2020年

2019年

2021年

2022年

2017年

2018年

59.562

94.88

招录比

61.26

54.92

58.17

68.04

生产储备干部是什么职位,生产储备干部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

2019 年是特殊的一年,由于 2018 年中央机关编制改革,比如国税地税合并。
因此当年的国考招录人数创下了新低。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看出来,即便从 2020 年开始,每年国考招录的人数都在增加,但是增速远远低于报考人数增加的速度。
反映在数字上就是:招录比逐年上升,也就是和你竞争的人越来越多。
考公不易,所以我们在做决定时更要慎之又慎,要坚决抵制头脑一热我要备考,然后开始摆烂的行为。
所以我们按最开始的人群分类,讲讲考公这个决定对于不同群体的成本比较法。
第一类:考研 or 考公的应届生
在我还是应届生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考研,之所以毫不犹豫,原因一,没有现在那么浓厚的考公氛围;原因二,考研虽然竞争激烈,报考人数不算多。
而且考研可以让人暂时远离找工作的烦恼,继续在熟悉的校园环境里生活;还可以让你在下一次就业时能有更多的选择,优质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只会更高。
但一个现实情况是,根据统计,2022 年考研人数暴涨至 457 万,很多 400 多分的考生也遗憾落榜。
这使得研究生内卷到需要提前一年多开始准备,也面临更大的落榜风险。
从这个角度看,公务员考试准备时间不超过半年,工作稳定且轻松。
所以,如果后者更吸引你,那你可以果断选择考公,反之则专心去考研。
第二类:工作 or 考公的应届生
今年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最难就业季」的话题频频热搜。
根据前程无忧发布《2022 年春节后才市供需行情》显示,2021 年同期用人需求量第一位的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跌落至今年的第四位,教育/培训/院校行业则跌出前十。
今年大厂中最先宣布春招启动的公司字节,释放岗位数量较去年减少 1000。
说是最冷春招也不为过。
但我们依旧只考虑最理想状况:你一定能获得的一份薪酬尚可的工作。
那么放弃直接就业的机会成本是:一份行业平均的薪酬。
而且,找工作需要的时间比考公短,理想状态下一个月就可以找到工作,消耗的金钱成本和考公相比不值一提。
我考公在不自己租房,不考虑吃饭等情况下都花了 2 万以上(路费和住宿费比较多)。
所以,你这时候只需要比较,你是更需要 5 个月的行业平均薪资,还是愿意 0 收入情况下,付出考试所需的金钱,来换取未来考公上岸的薪资以及隐形福利。
即可做出选择。
第三类:犹豫是否离职备考的往届生
这类同学不用考虑成本,我原则上是不建议你们离职备考。
如果非要计算可以参考第二类同学的成本计算方法。
应届生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新选择,进入到每个选项也都是新的开始;
往届生面临的却是先要和前一份工作从心理上断舍离,再考虑下一份工作。
一个是不得不选择一个路口才能继续向前,一个是在向前的道路上我要不要选择考公这个岔路口。
但是!不能轻易离职,不意味着在以下极端情况下也不能考虑离职。
所以判断离职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学习时间严重不足。
如果你已经确定考公,但是每天只能保证 1 小时的复习时间。
那我建议你离职备考。
每天只有 1 小时的复习时间,还没进入状态就会被打断去做别的事。
这种情况拉长战线也是没有用的,这个和行测申论的学习方法有关。
第二,经济十分充裕。
如果你的存款或者家庭情况,不足以支撑你完成备考阶段和两次以上考试的开销,那么我建议你不要离职。
成年人,填饱肚子是最要紧的。
第三,抗压能力强大。
我是全职备考,这期间的压力的确是非常大,经常深夜崩溃。
尽管我自认为自己情绪的调节、自我消化能力比较强,第二天白天仍可以保证正常学习。
但是身体认为我一直处在压力状态,于是荨麻疹、脱发、长痘都是常态,好在这些毛病在我被拟录取之后神奇消失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有集齐这三个要素才可以考虑全职备考!只有集齐这三个要素才可以考虑全职备考!只有集齐这三个要素才可以考虑全职备考!
越困难的一件事,成本也就越高。
如果把上述这些成本,放到一张图里对比,那么就更直观了。
假设成本(难度)最高程度是 100 分,进行赋分。

考公-升学-就业

创业

100

80

60

40

20

O

生产储备干部是什么职位,生产储备干部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

很明显,考公前期(难度大)成本高,后期(难度小)成本低。
一开始找到一份工作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但是到了中后期,在职场中不进则退,你需要花比找工作时更多的努力才能维持现有状况。
升学的难度和考公差不多,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职场中去。
创业难度直接拉满。
满级难度 100,如果你认为现阶段你能承受的难度/成本低于 60,那么工作更适合你,如果你想要先苦后甜,那么考公更适合你。
现在来说说最后一类同学,已经在全职备考的同学。
让我来推测一下什么时候让你们觉得自己不适合继续再考公了。
听说公务员就是日复一日过着重复又枯燥的生活,拿着微薄薪水。
你——我真的适合考公吗?
同学跳槽互联网大厂,拿着高薪,妥妥人生赢家,你在苦哈哈地学习。
你——我真的适合考公吗?
好久没碰书本了,真题都看不进去,现在恐怕不是学习的年龄了。
你——我真的适合考公吗?
看别的大神一顿简单成功学输出,一个月轻松 150,当场 emo。
你——我真的适合考公吗?
看明白了吗?这是什么,是对考公这一选择是否正确的自我怀疑。
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能不能够,适不适合,会不会反悔。
更不知道在面临人生岔路口什么是好的选择,什么是一般的选择,什么于自己而言又是差的选择。
说白了「适合」其实是个伪命题——有些两口子过了一辈子日子,也说不清对方到底适不适合。
如果把适合与否当作你要不要继续考公的决定因素:适合=可以尝试考;不适合=不要考,那么我们可以把「适合」视为是一种选择,是你愿意为之付出的努力,代表:你想要;也是你愿为之忍耐的时光,意思是:也还行。
各位,当你认真问自己到底适合考公务员吗,莫不如问一下自己,如果考公务员是一种选择,你愿意花多少努力承担多大的成本,获得一个社会公允价值中等偏上的职业生涯。
我非常理解这种在面对重要选择时的犹豫不决。
它不是「我今天吃什么」这种无关痛痒的决定,所以担心自己选择错误,不敢承担选错的后果,害怕自己时间、精力、金钱花出去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甚至希望有天选之人跳出来告诉:你就选这个,绝对不会后悔。
时间就在这种犹豫和徘徊中流逝。
其实公务员考试的试错成本并不高。
它不像考研那样需要半年以上的全身心复习。
一般情况下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三个月每天空余时间花 4、5 个小时的复习,或者一个月每天 10 个小时左右的冲刺复习,足以让你快速掌握大部分考察的内容。
只要是学习,就没有白学这一说。
行测不仅仅是公务员在考,事业编制,国企,银行,甚至很多大厂的笔试题都是类似的行测题,可以说是一招鲜,吃遍天。
再不济,入职以后发现不适合做公务员,还可以在一年试用期内提交取消录用申请,也可以在入职 5 年后提交辞职申请。
虽然辞职手续比较繁琐,但也不是成为了公务员就没有任何退路。
所以能不能成,适不适合,我说了不算,站在考公门外张望的你说了也不算,只有亲身体验过考试的你才能明白。
当你犹豫要不要说某句话——不要说;
当你犹豫要不要做某件事——去做。
继续阅读下一篇:如何精准测算目标岗位的真实收入查看本专栏全部6篇
公务员收入待遇,那真是一千个人嘴里有一千种哈姆雷特。 说月薪,5000 居多; 问年薪, 居然 20 万左右; 一看生活,小车车大房子啥都不缺…… 体制内的待遇这玩意儿,网上的人乱说,身边的公务员不敢说(万一你要借钱呢) 连考公务员的这帮人都懵了!对比社会职场打工人的收入,这到底咋参考啊! 最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 我到底是准备考公务员,还是求职投简历比较好? 莫慌,今天系统地、全面地给大家讲讲公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111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