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辉新浪博客,刘纪辉新浪博客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纪检监察机关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纪检监察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做实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刘纪辉新浪博客,刘纪辉新浪博客风格

2月15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现场会在淅川县召开。作为我市纪检监察系统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试点县,淅川担负着探索创新、树立样板的重责。淅川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责上肩,笃行实干。按照“126”工作思路,“三聚焦三确保”工作方法,该县全力推进纪检监察基层基础试点工作,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六规范六提升”做法得到省纪委肯定并被评为全市改革典型案例、在全市率先建成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全县17个乡镇(街道)纪(工)委阵地建设全部完成、建立阳光监督派单工作机制、基层纪检监察队伍专业化……淅川县在切实提高基层监督能力的道路上,迈出了一连串铿锵步伐,为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探索出路径、积累了经验、作出了示范。

刘纪辉新浪博客,刘纪辉新浪博客风格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陈英杰(右二)在淅川调研。

描绘一张蓝图

聚焦责任落实,确保高效率推进

“您好,请坐,请问您有什么问题要反映?”2月13日一大早,淅川县上集镇纪检监察干部在办公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如今,淅川县17个乡镇(街道)纪(工)委阵地都配有专职纪检监察干部,设有信访接待室等办公区。

事有千万件,关键在真干,在科学谋划干。

2022年8月,省、市纪检监察系统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启动。我市结合实际高站位对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确定了淅川、邓州两个试点县(市)。按照“126”工作思路,淅川县迅速开展工作,仅用两个多月时间便完成全县17个乡镇(街道)纪(工)委阵地建设,实体化运行全面启动。

“126”工作思路,即明确一个目标:推动纪检监察基层基础试点任务高质量完成;落实两个责任: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直接责任;规范六大建设:队伍建设、工作职责、阵地建设、监督执纪、体制机制、考评管理。

刘纪辉新浪博客,刘纪辉新浪博客风格

与会人员在观摩现场视频接访。

这是淅川县高质高效推进纪检监察基层基础试点工作的核心理念。

而淅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双基”试点工作,坚持把加强“双基”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力抓手,层层压实责任,强力推进实施,则是“双基”试点工作得以高效率推进的坚强保障。

积极落实主体责任。该县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听取汇报两次,县委书记专门批示、现场指导,专项督办、专班观摩。在县财政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淅川拨付专项奖补资金253万元,专题解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事宜,为推进“双基”试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扎实履行直接责任。淅川县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带队考察学习、分组调研,县纪委常委会三次专题研究,制定《淅川县加强纪检监察基层基础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六规范六提升”的工作重点,为推进“双基”试点工作绘好“施工蓝图”。

该县还成立了由县纪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室部。建立台账、清单推进、日报告、周督导、双周通报……一系列机制措施确保工作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县纪委常委会先后听取汇报15次,县纪委书记逐乡镇督导调研、解决困难,6名班子成员分包联系乡镇,带领8个责任部室驻点督导,确保了“双基”试点工作的高效率推进。

刘纪辉新浪博客,刘纪辉新浪博客风格

市纪委监委领导在龙城街道纪工委现场察看警示教育相关资料

围绕一条主线

聚焦试点任务,确保高标准建设

把纪检监察工作的基层基础打得更加牢固,把基层监督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不仅要把准方向、明确目标,更需要扑下身子、真抓实干。

结合自身实际,淅川县明确了推进“双基”试点工作的六大规范建设任务:规范队伍建设,提升力量配备;规范职责定位,提升工作标准;规范阵地建设,提升整体面貌;规范监督执纪,提升工作质效;规范体制机制,提升监督合力;规范考评管理,提升内生动力。

围绕这条主线,淅川县委、县政府两手发力,坚持软硬件建设双提升。

在硬件建设上,淅川既严把阵地建设标准,又不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不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全县17个乡镇(街道)纪(工)委阵地均合理设置7间功能室,业务用房不少于8间;15个乡镇在党委政府办公区一楼设置纪委集中办公区,毛堂乡龙城街道设置独立办公区;具备了日常工作、信访接待、谈心谈话、执纪办案等效能。

人员选任方面,除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外,按照专职纪检干部“大乡镇4人,中等乡镇3人”定编定岗,明确准入条件,会同组织部门专项审查,调整充实纪检干部91名,所有纪检干部接受“订单式”培训。制定《淅川县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管理办法》,通过“上挂下派”等形式,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刘纪辉新浪博客,刘纪辉新浪博客风格

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在软件建设上,淅川围绕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举举报受理处置、基层阳光公开、以案促改等工作,不断优化工作方式,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形成了科学系统、规范有序、运作顺畅的制度体系。

“基层监督工作不同于一般工作,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要奔着发现问题去,而且要奔着解决问题去,要实实在在把问题找准、把矛盾化解。”淅川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杨文永介绍。

一直以来,乡镇纪委人少事多,抓监督流于形式,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存在感很低,老百姓的一些难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过程中,淅川把监督放大镜聚焦在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的问题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难事有人管、利益有人护。该县明确阳光监督室日常监督、三务公开等6项职责和10项监督重点,建立阳光监督派单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三不放过”原则,实行核查组长、乡镇纪委书记、协作区纪检监察室负责人、县纪委监委分管领导“四级”逐案审核,确保解决问题不浮于表面、不浅尝辄止,案结事清,群众满意。

“刀刃向内”是淅川加强纪检监察基层基础工作的又一着力点。该县制定了《淅川县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淅川县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干部单独考核评价办法》,采取日常考察、专项考核、年度考评等方式,对乡镇纪委、纪检监察干部进行综合考评,考核结果与干部表彰奖励、职级晋升、提拔使用挂钩。在年度工作述职评议中,该县通报表彰6个乡镇纪委,约谈落后的3名纪委书记,倒逼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把监督抓起来、硬起来。

刘纪辉新浪博客,刘纪辉新浪博客风格

2 月 15 日,与会人员现场观摩。

凝聚一种力量

聚焦创新驱动,确保高质量运行

连线视频,足不出乡村,便可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表达诉求;

拿起手机,点击“清风淅川”微信公众号,就能对身边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进行举报;

办不成事,不要着急,乡镇纪委专设“办不成事”窗口,专项办理群众、企业急难愁盼;

…… ……

在强力推进纪检监察基层基础试点工作的过程中,淅川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搭建信访“绿色通道”。除了采取聘任县、乡廉政监督员,发挥监督“探头”“前哨”作用的传统做法外,该县还在全市率先建成远程视频接访系统,连通县乡村三级,实现视频连线、远程接访等功能,借助科技优势为信访工作赋能,有效提升了基层办信办访质效。

大数据技术与纪检监察业务也实现了深度融合。以往在民生领域,特别是民生资金、集体“三资”管理等方面,贪污挪用、截留克扣、优亲厚友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为强化民生资金监管,堵塞民生资金发放不规范的漏洞,2020年,淅川县纪委监委打造了民生监察平台,将县、乡、村、户四级惠民扶贫政策实施情况纳入平台管理,面向群众公开。只要输入身份证号,就可现场查询个人享受民生政策有关情况。

“双基”试点工作启动之后,淅川把民生监察平台和村“三资”管理系统融合升级,整合了35个职能部门民生资金、惠民项目、人员信息等三大类454万条数据,实现了群众在线查询投诉、视频监控村务公开、大数据比对分析等功能。如今,在阳光监督室、便民服务大厅和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用手机“扫一扫”张贴在查询终端上的二维码,便可实现“即扫即查、在线投诉”。

针对以往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力量分散、人情干扰等短板,淅川县纪委监委还创新协作联动机制,废止原监督检查室联系乡镇制度,把全县17个乡镇(街道)划分为4个协作区,由县纪委人员驻点办公,实行“1+1+1+N”组织架构(由1名班子成员联系分包,1个监督检查室协助指导,设立1个派出纪检监察室主导推动,监督指导多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通过整合力量,攥指成拳,从以往“单打独斗”变为“兵团作战”,破解以往基层监督难题。

正风反腐最广泛的呼声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均衡发展的短板也在基层,抓基层打基础是实现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试点县,淅川已经先行一步。接下来,淅川将以此次现场会为新起点,对加强乡镇纪检监察基层基础工作进行再谋划、再提升,紧盯干部能力素质、平台系统宣传推广、体制机制落实、提升基层监督质效等重点,持续发力,接续奋斗。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基层基础试点工作贡献淅川力量。

文:刘纪辉 曹宇博 杜佳

图:杨萌 曹宇博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11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