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最近接孩子放学现象,是在校门口等孩子的家长,90%以上是老人,和我年纪相仿的少之又少。
参加完课后服务学校放学时间是17:20,如果不参加完课后服务15.30分就放学了。大多数父母这个时候还在上班,不方便早退接孩子,所以只能让家里老人来接。这就带出了中国另一个普遍现象,即老人退休后很多并没有真的休息,很大一部分都会参与到孙辈们的抚养照顾上来。大城市的工薪家庭通常负担不起,请自家老人帮带是常规操作。外婆外公和爷爷奶奶,起码得有一个给力拿的出手。要是这两都指望不上,小夫妻就真的很难。毕竟请保姆的薪酬可不便宜。但现实情况总有意外,比如家里老人身体不好的,或者去世较早的,再比如比较年轻还没退休的,遇到这些情况家里没有老人支援的,夫妻生孩子的意愿就会进一步下降。

我就遇到过好几个朋友,因为上述原因一再推迟生育计划,所以老人的协助已经是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是不缺劳动力的,因为70后80后是生育高峰期,人口多的是,但要想的是70后80后再过20-30年都老了,到时候养老压力也是高峰期,缺的是到时候的年轻劳动力。很多网友提出方案,生一个孩子可以提前5年退休,生2个提前10年,生3个提前15年,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可以的,起码在原则上是公平的,老人身体机能下降,早点脱产去辅助子女带孩子也很有社会价值,有关部门真的可以认真研究一下可行性。

要上班到65岁,甚至未来有可能还会继续?可以看看隔壁日韩,65岁以上就业率还是挺高的,政府也会专门安排老人就业的活动,指引是干到70岁以上才脱产,以减轻社会养老的压力。到时候在学校门口接孩子放学的老人们也在上班,所以谁来接孩子,谁来给孩子做晚饭,还是说让孩子在家里等到七八点父母回家再吃饭呢?我们因为年轻人变少而采取延退计划,但延退计划本身可能会导致年轻人加速减少,这事设计政策的人不知道有没有提前想过解决方案。今天看新闻,中国人平均年龄已经是38.5岁了,35岁招工门槛也在松动。

很多网友都觉得过于理想化,很难落地实现,我觉得比较靠谱的操作是先增加中小学的住校托管服务,只要让孩子住在学校,对父母就是巨大的解放,而且住在学校也相对安全。我读书那会初中就已经有住校生,其实胆子大一点,小学生住校也是可以操作的,大不了每个班安排1-2个保育员辅助即可。老师也是一种职业,工作时间向工薪族看齐我觉得没毛病,工薪族很多都上班到七八点,老师不是非要四五点就下班吧,再说老师一年还多3个月假期呢。有一些老师职业的读者出来说他们上班时间早,普遍七八点就要到岗,老师也没法照顾自己的家庭,综合工作时间也超过8个钟点。说的也有道理,不行就多聘点人,轮班倒呗,在学校里一个老师能管住30-50个学生,放出来需要30-50个家长管,效率高下立现。

周一到周五住校,周末回家和父母团聚,我认为这样能解决很多问题。很多父母纠结小学要不要住校,其实最大的担心是学校给不了小朋友心理的安全。我们父母那一辈,这方面比较大条,没现在的人想的那么细,这也不敢那也怕,当时就是豪放式养娃,所以那个年代没有生育焦虑。现在很多人反对孩子住校的原因是担心父母感情无法培养,这个是可以自愿选择的,孩子住校有一个优势,就是尽早习惯集体生活,对为人处事有较明显的提升。我们当时同学里住校生普遍更懂人情世故。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11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