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遗物为官之道“准”字池
《万历汶上县志.公署》记载:县署城西北隅,即汉唐以来旧址。前为坊,为屏,旧在坊内,今即坊之枨楣施木屏焉。为大门,为仪门,为左右角门。中为正堂三楹。中有准字池。
《万历汶上县志.古迹》记载:准字池在县堂上,以方石为之,中刻“准”字。周刻四鲫鱼,取中行之意,宋元祐间知县周师中置。
据汶上县志记载,汶上县老县衙正堂内有一方形古石,中间刻了一个大“准”字,周刻有鲫鱼游在四隅。水平谓之“准",平,不倾斜,取平政中行之义。据说是当年孔子在中都做县长时遗留下来的,用以警策激励后任。
孔子为什么在方石上刻一个大“准”字呢?又为什么留在县堂之上呢?
古人对“准”字是这样解释的: 准 ,平,不倾斜。取义于水平,侧重于平稳。凖,平也。——《说文》。
“谓水之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水平谓之凖”《礼记.祭义》。
准:凖.古代测平的器具。准今通凖。
《汉书.律历志上》:“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
《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维,以为方员(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标准;准则。
《旧唐书.经籍志序》:“先王陈迹,后王准绳”。
《荀子.致士》:“礼者,节之准也”。准确,正确。
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系辞》
看了古人对“准”字的解释,我们才真正了解到这是圣人孔子以儒家文化治世,留给后人为官做人做事的准则要求,也是孔子的为官之道。汶上因孔子做中都宰,治理有方,民风淳朴,安居乐业,四方各国诸候皆来学习,汶上县真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德模范教育基地。
明朝历任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太子少保 ,湛若水仰慕孔子,曾来汶上参观学习,看到“准”字石有感而发,写下《泉翁大全·汶上县作》
序曰:往谒孔林,取道汶上。汶上乃古中都,吾夫子所尝为宰于此者也。县中有思圣堂,县堂有古石“准”坎其中,书大“准”字,游鱼在四隅,取平政之义,或曰盖孔子遗物也。
沿流及汶上,问是古中都。
宣尼有流化,男女别行途。
有堂表思圣,遗准存圣模。
治者平偏党,学以平卑高。
扩之遂相鲁,东周其庶乎。
水也未升堂,入室安可图。
寄语都人士,希圣无自诬。
两干多年以来历朝历代的儒士贤达和为官者都要来中都参观学习瞻仰,尤以来汶上做县长为荣。后世继任者皆以:孔子宰中都为楷模,以“准”字池古石为警策。吏良,则法平政成,古往今来中都儒释圣地走出了许许多多爱民如子的清官良吏,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拥护,“流风余韵”民间广为流传,“过化存神”百姓为之建祠立碑。这都是圣人孔子宰中都以身教化,以儒治世的成果,为世人留下了“为官之道,做人之本”之圣训。
汶上县堂上的“准”字池作为这一儒家文化特色和作用,在全国可以说绝无仅有,世所罕见,是汶上县人民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11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