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仅仅是自己称呼自己,从古到今就有好几种方式,如“我”“俺”“在下”“小生”“不才”“咱”“老子”等等。而古代大户人家女眷的自称也大多会有妾身,贱妾等称呼。
当然以上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叫法,在古代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常用其他词汇来代替自己的称呼,比如“孤”或者”孤家“是同一个意思,或者”寡人“、而最常见的就是”朕“。不同时期的帝王对于这些称呼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因为只能一个人使用,所以才孤寡
从现在的观点看来,孤和寡这两个字都是形容单身一人的,孤寡人这俩词没啥积极向上的意义,合起来孤家寡人更是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为什么这两个字会作为帝王的自称呢?
实际上在古代孤和寡的意思,并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孤家寡人,而是一种专属的地位象征,只有皇帝才能说出这个字来。正是因为孤寡,就是一个人孤一个人寡,一个人孤寡就是一个人的意思,所以才作为帝王的自称,这个道理非常简单,象征着这个身份只有他一个人才有。突出了自己至高无上
夏到秦的实际应用
从夏朝到秦朝统一前,大多数的王称呼自己的词汇为”孤“和”寡人“。因为这个时候周王采用的是分封制,各国的文化尚且没有统一,民众也没有这么多的避讳,所以这个时候”寡人“的称谓在事实上,并不是天子一人专属,相反很多的人可以称呼自己为寡人,比如士大夫、王孙贵族等等,甚至一些有德行的女子也可以自谦为”寡人“。
“朕”的出现与使用
“朕”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给自己的自称,除了他自己所有人都不能称“朕”。
在此之前“朕”是一个很平常的自称,没有什么特别,不分尊卑贵贱,所有人都可以自称“朕”。自秦统一以后,秦始皇自认为功过三皇五帝,规定只有他一个人可以称“朕”,自此历代统一皇朝帝皇都自称“朕”。
朝代更迭,诸侯分割时代,诸侯王大多自称“寡人、孤”,尤其是五代十国和三国时期,孙权、刘备、曹操都自称“孤”。“朕”的地位似乎比“孤、寡人”的高,只有统一王朝,称帝了的帝王王才自称“朕”。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喜欢称”咱“,以一介布衣身份创立了明朝,所以在皇帝之中显得与众不同,在正式场合他会称呼自己为”朕“,而一般私下里则喜欢称呼为”咱“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12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