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审判犯人的场景一般可以从衙门敞开的大门里面看到两排衙役手持杖木,严肃地站在一旁,而犯人则是身上穿着脏兮兮的囚服,手脚都被枷锁束缚,哆哆嗦嗦地跪在中间,等待着自己的审判结果。
与犯人相对的是判官,他穿着光鲜亮丽的官服,坐在高高的椅子上,面容严肃的审讯着堂下跪着的犯人。审判结束后,判官冰冷的从签筒上抽出一道令签,并直接掷在地上,威严的喊道:“午时三刻,斩首示众。”
堂下跪着的犯人听到后就立刻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大喊“冤枉”。可判官通常并不会理会,而是说一句退堂就大步流星地离开了。
你们有没有在电视剧中见过这个场景呢?想必大家应该都看过吧,可为什么砍头要在“午时三刻”呢?早上砍或者晚上砍不行吗?
可能现在许多人都对我国古代的时间不太了解,我国古代的计时分为时与刻。
时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所说的时辰,对照的是现在的小时,而刻呢?刻对照的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分钟,时刻合到一起就是一个具体到分钟的时间。
作者根据时刻对照表来计算,发现了所谓的“午时三刻”正是我们现在的11点45分,那么古代为什么挑这个时候砍头呢?
早知道古代被砍头的犯人,除了那些贪官之类的,在民间,大多都是罪大恶极的杀人犯,而这些杀人犯的判决过程其实与作者开头所讲的影视剧场景不太一样,在作出判决后一般还要再让皇帝或者当时的最高行政机构来决定到底杀不杀,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走流程。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些被判处死刑的罪犯是有多么罪恶滔天了。
而且确定死刑后并非就可以直接砍头了,还得确认是“斩立决”还是“斩监候”,前者就是死刑立即执行了,通常当天或者在最近找个合适的日子就拉出去砍了,后者就相当于死缓。
在我国古代,午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11点到13点这段时间,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选在这个时候砍头,犯人的“怨死”会直接被强烈的阳气所冲散,而如果是早上或者晚上,那么在古人的想法中会觉得犯人会因为怨气没被冲散而化为厉鬼危害四方。
而且午时三刻正是人最容易犯困的时候,暖洋洋的阳光洒下,犯人们低着脑袋昏昏欲睡,就算是心中害怕也提不起什么精神,刽子手砍头时,犯人的痛苦也会少很多。从而不让他们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死。
并且古人在心中一日三餐中的午餐是最重要的,而选在午时,犯人们还有时间吃最后一顿午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断头饭”。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几点,午时还是人流量最大的时候,早上出去劳作的人们通常受不了烈日而回家吃饭,商贩们也在路边吆喝,过路的也停下脚步不想在一天最热的时候赶路,这个时候斩首,会被许多人看到,这就起了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
这样看来,古人选择午时三刻也并非全是迷信,而是经过各方面的综合考虑才得出的时刻。
还是那句话,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12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