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池要有身份证了!根据欧盟《新电池法》,从2026年起,所有新购买的电动汽车(EV)电池、 轻型交通工具(LMT)电池和大型工业电池,单个电池超过2度电时,必须拥有电池护照才能进入欧洲市场。在4月2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动力电池论坛上,国内电池企业欣旺达的副总裁梁锐指出,“电池护照实质是电池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系统,将为全球的电池价值链带来更高的透明度。”“电池材料的来源、技术规格、化学成分、制造过程、碳足迹等都要在披露信息中显示,这将是非常庞大的数据系统。”梁锐说,在其看来,电池护照围绕两条线,一条是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一条是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电池护照时代来临电池是开启能源转型的关键。与此同时,电池是材料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在整个价值链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社会和环境影响,包括电池材料采购、加工和制造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今年1月18日,在瑞士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全球电池联盟(GBA)首次发布了电池护照概念验证成果。此次公布的电池护照原型,记录了三款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包括制造历史、化学成分、技术规格、碳足迹等。这三款电池来自于汽车生产商奥迪和特斯拉。更早之前,2022年12月9日,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就《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简称“《新电池法》)提案达成临时政治协议。这是全球首个针对电池全生命周期阶段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新电池法》引入了电池标签和信息披露要求,以及电池数字护照和二维码的要求,需要披露的信息包括产品的容量、性能、用途、化学成分、可回收内容物等信息。“以前大家都觉得对于电池的碳管理是非常遥远的要求,但现在看已经是非常迫切。”在此次论坛上,梁锐说。具体来看,《新电池法》规定,2024年7月1日起,至少需要提供电池厂家信息、电池型号、原料(包括可再生部分)、电池碳足迹总量、电池不同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第三方认证报告、能够展示碳足迹的链接等信息。2026年1月1日起,需要清晰永久地提供电池碳足迹总量和碳足迹性能等级标签,并在技术文档中申明碳足迹以及碳足迹性能等级是按照欧盟委员会制度的授权法案计算。2027年7月1日起,需要提供单位功能产品模型和证明其生命周期碳足迹低于欧盟委员会规定的最大值。《新电池法》还规定,法规生效96个月后,电池产品使用回收材料的比例为锂6%,镍6%,钴16%;法规生效156个月后,电池产品使用回收材料的比例为锂12%,镍15%,钴26%。不仅如此,全球主流车企,包括沃尔沃、宝马、日产、大众、奔驰等都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为达到目标对其供应链的减排提出了明确的管理措施。据了解,在德国,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行动部 (BMWK) 组织电池和汽车制造商——包括宝马、大众、巴斯夫和优美科等正在一起开发电池护照,以追踪欧洲电动汽车电池的碳排放量。实际上,除了市场准入的角度,发展电池护照对于电池企业本身而言也是一种促进。在梁锐看来,电池护照能够帮助企业清晰供应链,深度掌控原材料供应,并可将成本、产能、风险和机会透明化。此外,能够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对产品可做可差异化呈现,打造新的产品线,占据先行者优势,欧盟的电池护照要求应该会成为国内规范电池市场的借鉴工具。“而目前,国内电池企业对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准备还不足,缺乏主动性和规划,同时也缺乏一些减排的方案和人才。”梁锐说,“此外对供应链的低碳管理上,电池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管理不够,原因很多,核心是我们缺乏数字化工具,另外电池回收的技术和运营体还不完善。同时,碳足迹数字化基础薄弱,电池回收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亟需标准制定根据全球电池联盟(GBA)推出的计划,电池护照工作的展开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一个全球报告框架,用于管理整个电池价值链中有关ESG参数的测量、审计和报告的规则;电池的数字ID,包含有关ESG性能、制造历史和出处的数据和描述,促进电池寿命延长和回收利用;整个价值链中协作的数字系统。具体的电池护照将需要来自以下几个关联方的信息输入:模块生产商、电池生产商、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电池服务、翻新和再利用公司。在欣旺达副总裁梁锐看来,实现电池护照的核心,是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碳管理,其中碳管理又是难点。梁锐在此次论坛上称,对于电池企业而言,首先要做到自身运营的减排,加速推进碳中和。包括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材料循环使用、节能和抵消中和。其次对于上游的供应链企业,要像对上游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一样,对准入审核中要增加双碳具体要求,对供应商提出具体的评估指标,并进行常态化的评估。“应将供应商的双碳表现纳入供应商风险管控、分级、淘汰整改,激励等程序中。”梁锐说。再次,在此基础上,需要建立电池碳管理区块链数字化平台,要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实现产业链端到端全程监控和产业综合管理服务,同时结合碳方法学追踪和管理碳排放,解决产业链及碳排放的可追溯性的问题。不仅如此,电池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也亟待政府和机构层面相关标准的制定。梁锐建议,未来应制定企业碳中和政策和标准,支持企业进行申报认证。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主持开发标准化减碳技术方案。高校、行业组织双碳相关培训课程和专业人才认证。此外,未来需发展中国电池行业碳足迹数据库和碳核算软件,制定权威性的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支持相关标准及国内认证机构与国际接轨。最后,要完善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和相关标准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两会中,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也提交了关于电池护照的相关提案。在提案中曾毓群建议,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还需加快推动电力核算规则与全球接轨。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电力数据结构和绿电确权工作并定期对外发布,尽快制定各种清洁电力的电力证明和交易机制。实际上,电池碳足迹认证也已经得到中国国家政府层面的重视。1月17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支持建立锂电等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平台,开展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探索建立电池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而3月31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的阳光电源“2013年PAT产业研讨会”上,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处长金磊透露,今年工信部还将进一步出台关于锂电池的碳足迹认证的核算标准相关政策。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14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