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 (Adam Smith) 最早提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资源配置思想。他在 1759 年、 1776 年发表了资源配置的两本奠基性著作, 分别 是《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及《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经 由 Ricardo (1871)、Walras (1874)、Pigou (1912)、Heckscher and Ohlin (1919)、Coase $(1960,1974)$ 以及 Marx (1865) 等学者的发展, 资源配置理论 (resource allocation theory) 逐渐受到了理论界与实践 界的广泛关注。 资源配置理论的核心内容Petty (1662) 提出的 “劳动是财富之父, 土地是财富之母”, 标志着资源配置 理论萌芽的产生。随后, 亚当 – 斯密指出:“在自然秩序下, 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 本尽可能地用来支持私人产业, 并努力实现其私人产业价值最大化, 必然导致整 个社会福利最大化。”亚当 – 斯密把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形象地比喻为一只 “看不见的手”, 市场通过这只手来调节社会的资源配置。在亚当 – 斯密之外, 较 为典型的资源配置思想来自 Samuelson (1948) 和Marx (1865)。Samuelson (1948) 基于 Keynes (1936) 的国家干预理论和 Marshall (1890) 的自由市场机制, 形成 了一种调和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的资源配置二元论, 其主要包括四点内容: 第一, 强调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工具的主要力量; 第二, 市场经济和 “看不见的手”有一 定的适用范围和现实局限性; 第三, 针对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 提出了政府的经 济职能和作用范围; 第四, 指出存在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除此之外, Marx (1865)基于稀有性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指出资源配置是一种基于资源稀缺性的调 节手段, 其用社会劳动的概念来解释资源配置。由于研究的领域和角度不同, 对资源配置的定义也多种多样。Koopmans and Beckmann (1957) 对资源最优配置理论的理解为: 研究在给定的技术和消费者偏好下, 如何将有限的经济资源按照某种规则分配于各种产品的生产, 以便最大限 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历以宁(1993)定义资源配置为: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 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 而时间、空间、数量 是构成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Powers and McDougall (2005) 认为, 资源配置 是指企业对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分配调整, 使资源之间能够相互匹配以符合企业的 生产实践的具体情境, 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竞争能力。《不列颠百科全 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0) 中资源配置的定义是:生产性资料在不同 用途之间的分配。虽然不同的学者对资源配置有不同的定义, 且对资源配置特征 的界定也不完全一致,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 资源配置的实质是使稀缺性资源能够 保持最佳的比例关系和价值取向,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在不断丰富资源配置理论的过程中, 学者们开始转向研究资源配置理论 的实际应用价值。早期对资源配置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资 源, 如水资 源(Dibike et al.,1999)、土地资 源 (Christaller, 1933)、矿产资 源(Stollery, 1994) 及森林资源(Pearson, 1944)等领域。近年来, 对资源配 置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广泛, 大到国防 (Israel et al., 2002; Haico and Win, 2003; Pienaa and Hunghes, 2017)、国家教育领域 (Liefner, 2003), 小到企业某个部门(Hougui et al., 2002)。在国家层面, 资源优化配置是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Midilli et al., 2006), 合理的资源配置对区域经济、社 会、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Sophocleous, 2000; Cesano and Gustafsson, 2000; Okeola and Raheem, 2016)。在企业层面, 资源配置可以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利用效率(Williamson, 1975), 带来企业成长(Sarkar et al., 2001), 有助于企业形成独特的竞争能力 (Powers and McDougall, 2005), 同 时, 对企业保持特有的竞争优势起到关键性作用 (Hitt et al., 2001), 有助于企业 取得良好的绩效 (Greenwood et al., 2011)。在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上, 学者们提出了很多资源配置机制, 总括起来, 大 致有以下六种: (1) 瓦尔拉斯均衡(Walras, 1874)。在整个经济体系中, 各个市 场都是相互联系的, 各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单独决定的, 是与其他商品价格相联系 的, 因此, 要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2) 林达尔配 置均衡(Lindahl, 1919)。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 边际效益的大小, 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 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3) 纳什配置均衡(Nash, 1950)。 在既定的配置中, 如果这个配置中的其他人不改变策略, 则任何一个在这个配置中 的人都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得到更大的效用。(4) 公平配置(Rawls, 1971)。 对此有四种理解, 一是在给定配置下, 所有人获得的效用至少与均等配置时一样大; 二是完全均等配置; 三是在给定配置下, 每个人所获得的效用与其他人获得的效用比 起来要好, 至少不会差, 不会有妒忌的发生; 四是每个人所获得的效用比均等配置时 要好。(5) 经济核配置(Anderson, 1978)。经济社会中, 在不存在某些成员组成的小 集团的情况下, 人们只利用自己的初始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这种配置的结果是他们 之中至少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 而没有一个人比以前更差。(6) 帕累托最优 (Pareto, 1964)。资源配置的一种理想状态, 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 源, 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 下, 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 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计划调节 (Keynes, 1936; Coase, 1960), 该方式反映了管理者对社会生产、企业运转按计划 比例的运用和预测, 是主观调节的过程, 被称为 “看得见的手” 的调节; 另一种 是市场调节 (Adam, 1776; Marshall, 1890), 其实质是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 商品 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相互交换, 价格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 被称为 “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从单一项目角度来看, 资源配 置是一个微观效率问题, 但从整个社会范围的角度来看, 这一微观效率问题必须 宏观化以便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Reynolds(1993)指出, 虽然过多的政府干预 会破坏自由市场的决策过程, 但是政府同公司的合作与支持是美国在关键技术领 域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Westmore (2013) 认为, 司法体制的有效性对资源配 置效率的影响巨大, 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市场不是唯一的手段, 制度设计也 是很重要的方面。将两种配置方式结合起来, 通过协调配合, 才有可能实现资源 配置综合效益最大化(Massy, 1996)。在基础理论研究之外, 学者们还对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了探讨。学者们运用 投人-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项目预算边际分析(program budgeting marginal analysis, PBMA)、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等方法检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投人-产出法(Leontief, 1936)是从中观上探讨资源 优化配置的有效方法, Tokins and Green (1988) 运用 6 种不同的投人-产出指 标模型对英国大学的会计学院的效率进行了评价; 基于投人-产出法, Thursby(2000) 对美国大学的经济学院的效率进行了评价。PBMA 是通过改变计划投人方 式的产出,来对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的效率进行评价(Salkeld and Amolda, 1995; Mitton and Donaldson, 2002),其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效率 的研究 (Mitton et al., 2000)。DEA 是目前进行资源配置效率测度普遍使用的方法 (Charnes et al., 1984)。Warning (2004) 运用 DEA 对 73 所德国公立大学的效率进行了评价, 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了大学效率的影响因素; Wang et al. (2008) 分 析了影响煤矿安全产出的因素, 同时建立了基于 DEA 的煤矿安全投人 —产出效率评价模型。Guangyao et al. (2016) 利用 SBM-DEA 模型对中国 31 个省市区的水 资源利用效率做了测算。任何一种方法在拥有其自身优点的同时, 都不可避免地 会有各种不同的缺点, 所以这些方法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们加以实证检验, 从而 进一步丰富资源配置理论。 资源配置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了创新探索的问题:作为经济学的基础问题, 它已被讨论了一二百年; 但作为微观经济的基础问题, 它又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而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现有的有关资源配置的理论基本都试图回答这样一个 问题, 即如何配置资源以使得效率最优, 埃尔文,E·罗斯 (Alvin E. Roth) 和劳埃德 · S· 沙普利 (Lloyd S. Shapley) 凭借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突出贡献, 一举夺 得 2012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13 年, 《经济动力学评论》(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设立了 “资源错配与生产率” 专题, 主要刊登一系列论文来探讨资源 错配状况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内容。可见, 在 21 世纪的今天, 资源配置问题依 然是研究前沿重点关注领域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资源配置理论已然成为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理论, 涉 及系统理论、运筹学、信息学、控制论、博恋论等多学科领域 (Hobday, 2000; Ghomi and Ashjari, 2002; Murray et al., 2012)。在稀缺资源的配置领域, 仅靠定性 分析已难以找到合理的优化方案, 资源配置理论的发展离不开运筹学、计算数学 的支持 (Guay, 2013; Hou et al., 2014; Chang et al., 2016)。末来的社会将是一个更 先进、更具有理性的社会, 资源配置方式会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不断寻找到新的平 衡点, 资源也会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领域内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实现配置。这既是末来经济学继续研究的目标, 也是现在研究的起点, 始终需要不断奋勇地开拓。对管理者的启示现代经济社会的一切管理问题, 几乎都可以归结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企业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有效地配置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人力、财力、物力,实现 最优的企业经营目标(利润、市场及其他)。国家经济社会的管理则是如何通过一 定的调控手段, 来实现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取得最优的经济社会福利(或其 他政府目标)。部门的冗余资源或核心资源的有效配置、可持续利用是部门成长的 助力, 能够对自身资源(如人员、资金和运行所需的其他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是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Bertalanffy, 1969; Barney, 2001)。只有做到资源的 最优配置, 才能够使资源价值最大化, 所以资源配置是部门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核 心能力。资源配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现实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 因而资源配置初次确定之后, 伴随着进人实际利用阶段, 资源配置的任务就转变为资源运行的监 控与评估, 企业管理者应根据资源本身发展的情况和外在环境的变化, 阶段性地 做出资源的优化配置(Goldratt, 1997)。在经济不明朗、资源被限制的环境中, 部 门中的 “反向资源配置” 和减员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 管理者要从整体利益出发通过激励机制等方式协调配置各类资源。资源配置既要考 虑现在, 也要考虑末来; 既要考虑当前发展需求, 也要考虑其 可持续性。总而言之, 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 需要依据系统科学理 论, 合理协调企业、市场、国家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明确要素 的定位和职责, 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 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14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