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红色文创前景广阔

来源:经济日报数据来源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创意让文化“活起来”红色文化博大精深,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奋斗历史,与当代青年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十分吻合。近年来,消费者对高品质红色文创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整体来看,红色文创还未形成成熟的产业模式,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文化内核,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可以加强长期常态化的产品研发。2021年适逢党的百年华诞,红色文创产业和红色文创消费也迎来高峰。2022年,市场上新推出的红色文创产品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持续的商品研发与创新对整个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能够培养消费习惯,加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精神的深入理解。同时,产品的丰富度也有助于实现消费“破圈”,促进产业良性发展。二是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推广。近几年,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推出了很多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新青年”笔记本、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树德里”明信片套装、毛泽东故居纪念馆的“奋斗少年”系列……这些产品不仅革命历史气息浓厚,而且新颖有趣、精美别致。但是,这些文创产品多在纪念馆内出售,或在特定的展览中才能见到,消费群体有限。虽然产品口碑极佳,但是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拥有,未免有些遗憾。因此,红色文创产品的销售推广可以更多借助网络平台,在每年的相关时间节点扩大传播,使更多的消费者能欣赏、购买到独具特色的高品质红色文创商品。在设计上,红色文创商品也可以增强创新性和贴近性,甚至可以面向公众征集产品创意,将红色经典与时代元素相结合,集思广益,了解并探索社会大众对红色文化的多角度解读和红色文创设计的多种可能性。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激发人们研究、理解中国文化精神的热情。红色文化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是文创商品研发的源泉,流畅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是文创商品销售的稳定保障,庞大的、极具潜力的消费人群是文创商品获得成功的市场基础,从这个角度看,红色文创产业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等待开掘。(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陈 瑶)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140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