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专题研究

一、乡村旅游解读(一)乡村旅游的背景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乡村旅游是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而作为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国家政策等在我国乡村旅游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等做出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开发不足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乡村旅游发展历程1、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进程2、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进程 1989年4月关于中国乡村旅游的第一次研讨会——中国农民旅游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村旅游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3年是我国乡村旅游的高速发展阶段,周末休假制度的出现为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提供契机,“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园”在各地不断涌现,随后的“生态旅游年”、 “民间艺术游”、“百姓生活游”旅游主题年等不断推动着乡村旅游的成熟;2004年至今是乡村旅游的深度发展阶段,2006“中国乡村旅游年”迎来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高潮,时至今日,其一直是旅游者、旅游规划公司、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投资商所关注的对象。3、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走势 (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新家园。 (2)农业多产化:城市居民休闲,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结构,包括观光采摘农业、大棚生态餐厅、农家乐、农家大院、民俗村、垂钓鲜食等,带动了观赏经济作物种植、蔬菜瓜果消费、家禽家畜消费、餐饮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费的全面发展,同时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 (3)农村景区化:乡村风貌成为旅游本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将乡村装点成旅游度假腹地;乡村民居成为观光体验产品,乡村民居与本地资源及文化特色相结合,形成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发展思路。 (4)农民多业化: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农民以旅游为主业、种植为副业;农民的身份可以从务农转变成农商并举,农户可以独立经营,也可以形成私营企业;吸引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 (5)资源产品化:把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旅游产品,并且一定区域内要差异化发展。具体有田园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农家乐旅游、村落乡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等模式。(三)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顾名思义以乡村产品延伸出来的相关产品为基垫的一项特殊的旅游产业,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在乡村地域内,以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村牧渔业生产、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为资源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开发与设计,为城市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其内容包括乡村农业观光旅游、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等多方面。由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乡村旅游除了一般旅游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外,还有以下几点特性:1、乡土性 由于乡村旅游是基于乡村衍生品发展而来的,其乡土性也是吸引众多都市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吃农家饭、住农家舍、体验农家情都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项目依托,所以乡土性是乡村旅游与一般旅游相比,所独具的特点。2、地域性 虽说任何旅游区都会因其资源分布、区位、经济等众多因素而具有地域性,但是因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是乡村及其延伸产品,所以其地域性的独特主要表现在:乡村旅游社区地都沿着有特色气息的乡村、农庄以及城市周边等的乡村分布。3、实践与体验性 相对于一般旅游,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就是农家乐等带来的体验享受性,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感受异样的风情,亲自采摘、亲自耕种、亲口品尝、亲身体验等都赋予乡村旅游活的灵魂。4、雅俗共赏性 以朴素的产品给游客带来高雅的体验,呼吸乡间清晰的空气,品尝原生态、无污染的农家水果,感受农家居民的淳朴,这些都可以给游客带来净化心灵、沉淀烦躁的机会,在这浮躁的世界,这样的机会实属难得,也是因为这个特点,乡村旅游变得独一无二。(四)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二、开发模式(一)开发模式1、城市依托型 这种开发模式的社区地一般是靠近大城市,拥有客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因此以发展周末度假客源为主,也称城郊型,和上面提到的韩国周末农场型的相类似,是典型的乡村旅游地发展模式。适宜开发集疗养、娱乐、运动健身等产品为一体的层次较高档的乡村度假村,并且对基础设施等辅助服务质量要求较高。2、旅游资源依托型 依据资源类型不同可分为自然生态景区依托型和历史文化依托型、民俗文化依托型三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自然生态景区依托型主要借助本地或相邻自然景区的资源优势而发展乡村旅游,突出乡村生态旅游的特征,给游客带来一份悠然自得的绿色心情,开发过程中比较注重自然与生态、休闲性、参与性活动等的结合;历史文化依托型则重点打文化牌,产品以修学、观光旅游为主,适合高层次的市场需求,一般开发乡村文化博物馆和民俗度假村,让游客体会到清新自然的空气、淳朴民风的同时感受历史文化名胜和名人的深厚;依托乡村居民、人文遗迹、古建筑、文物等物质形态以及地方民间文艺、民俗节庆活动、地方民间文化庙会等文化形态,开展可参与的观光游览活动是民俗文化依托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抓住民俗等核心特色。3、交通依托型 顾名思义采用这种开发模式的乡村旅游一般分布在高速公路、国道等交通主干线附近,主要客源也是交通干线附近的居民。随着经济的发达以及私家车的增多,高度压力下的白领阶级们对于这种交通方便的乡村旅游的需求热情高涨,也是人们逃离城市、寻觅清净、远方探奇的绝佳之地。4、产业经济依托型 产业融合衍生出来的旅游新业态为乡村旅游的产业经济依托型发展模式提供了契机,将乡村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渔业相结合,依托产业经济发展,通过开发农业休闲、渔业休闲、林业休闲、果业休闲产品,类似乡村美味品尝,渔村垂钓等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这样不但满足游客的旅游基本需求,还可以学到相关产业的一些知识,这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客观上会吸引大量的青少年客源。(二)运营模式1、企业为开发经营主体的模式 这种开发模式的特点是:乡村旅游地由一个旅游企业统一开发经营。旅游企业或是外来投资者独资企业,或是外来投资者、国家、当地社区居民和社区集体以资金、资源等入股成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依据企业性质不同又可将该开发模式划分为三种,详情如下表:2、村集体为开发经营主体的模式 旅游地社区村集体投资进行旅游开发经营活动,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经营决策和利益分配,并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和管理工作是这种开发模式的特点,根据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和具体的开发组织情况,又可分为村集体经济体开发模式、村集体组织全民参与开发模式两种模式。3、村民自主经营模式 乡村社区居民自主开发经营家庭旅游接待服务并享受旅游带来的利益。根据是否有社区旅游机构进行组织管理,分为政府推动村民自主开发模式、社区旅游机构组织农户自主参与开发模式两种模式。4、政府主导村民参与运营模式 一般位于政府部门开发的大型旅游景区内的乡村旅游地社区,倾向于采用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开发模式。因为这样的社区政府已经建设了较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乡村社区居民通过自主经营旅游服务或在社区集体旅游企业工作,参与到旅游经营活动之中。若是村民自主开发经营,只需交纳有关的税款和管理费,余下的旅游收益全部归经营者所有;如若由村集体经营旅游企业,村民可以获得工资收入和年终利润分红,以及村集体的福利等旅游利益,另外,旅游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环境卫生管理由景区统一负责。5、混合型经营模式 很多乡村旅游的开发并不只是单一开发经营主体而是由多个开发经营主体联合或分工协作共同开发乡村旅游地社区,分享旅游利益,这样的开发方式便可称为混合型开发模式,根据开发主体联盟的性质和特点的不同,具体分为以下4种模式: (1)公司+农户开发模式 (2)企业+村委会+农民旅游协会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中的企业实际上是股份制公司,虽然有外来投资者的投入,投资主体却是当地社区居民。社区居民以数量不等的现金投入方式占有企业股份,公司的控股权掌握在当地社区居民的手中。社区居民成立了农民旅游协会。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投入。企业独立开发经营旅游地社区的旅游活动,与社区的村委会、农民旅游协会和外地的旅游社在旅游开发经营中进行合作,并按一定的比率与上述这些机构分享旅游地的门票收益。 (3)企业+村委+农户开发模式 企业+村委+农户开发模式中,企业同样属于股份制企业,投资主体是外来投资者,当地村集体(村委会)以旅游资源和现金入股,与外来投资者共同组建旅游开发企业,参与社区旅游开发和收益分配。 村集体组织村民自愿自主参与开发模式(三)发展模式1、农家乐旅游模式 农家乐旅游模式的乡村旅游可以开展民俗、民居农家乐,农业观光农家乐以及农事参与农家乐等项目,主要是依托乡村农家小院、农家产品以及周围田园风光来吸引游客前来游玩,享受旅游六大要素,这也是发展乡村旅游最常见的一种模式,代表景区:镇江的开心农场。2、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这种模式的乡村旅游,重点在古镇上做文章,要么“旧”是其突出的吸引力,要么则是以“新”来招来游客,所以说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古镇、街道以及乡村新风貌等都是乡村旅游以这种模式发展的资本,由此为依托可以开展古镇、古宅游;民俗村寨游以及新村风貌欣赏游等乡村旅游项目。代表景区:江西瑶里古镇。3、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果园游、花卉游、渔业游、水乡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观光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生态农业游、务农体验游等。代表景区:北戴河集发观光园。4、科普及教育旅游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是迎合消费者学习的动机,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取一些农业、生态科技等知识是现当代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共同的心愿,因此这也是以这种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以科技生态园、农业展览馆、农业博览园等形式开展。代表景区:无锡现代农业博览园。5、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发展模式是民俗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应用,其吸引物是乡村所在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相对而言,更多的取决于该乡村社区长期积淀下来的风俗,人为方式,因此多以民间技艺、民俗节气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的形式展开。 代表景区:云峰镇狮岭村——川北乡村民俗风情旅游示范点。6、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独特的地热温泉、山水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和乡村酒店等。 代表景区:余姚红湖休闲农庄。三、发展典范(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案例1、韩国——周末农场型 韩国发展乡村旅游的经典形式为 “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为例:大酱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的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乡村旅游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以三千个犬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昧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体现了乡村旅游的就地取材、地域特色浓郁的同时迎合了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成功的吸引了大量客源。 可借鉴之处:以“奇”为突破口,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是创意的奇特,配合这样的理念,开展三千个犬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是实践的奇特,再者,将韩国泡菜、大酱拌饭为核心招牌突出乡土气息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2、亚洲发达国家——生态交流型 相对于欧美,乡村农业旅游起步较晚的亚洲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却极其迅速。以体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杂志和报纸在当今城市居民对农业、农村需要高涨的背景下人气非常旺盛,因此生态交流型的乡村旅游在该地区受到欢迎。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该农场以黑泽明导演的电影《梦》拍摄地点而闻名日本全国,每年吸引约120万访客旅游。这种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可借鉴之处:宣传手段,通过影视作品来促进旅游地发展,提升品牌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宣传乡村旅游目的地,更重要的是提示乡村旅游经营者宣传促销的重要性。3、欧洲——乡野农庄型欧洲国家 乡村旅游业发展最早,并形成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形态,在这之中,“民宿农庄”、“度假农庄”尤为典型。这种形态的旅游或以度假为主的民宿农庄、露营农场、或以美食品尝为主的农场饭店开展,也有以适应欧洲居民习俗的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和狩猎农场等形式发展起来。例如在法国、奥地利、英国农村,将旅游住宿附加球场、赛马场、钓鱼场、园林等设施,迎合休闲旅游者需求。 可借鉴之处:增加乡村旅游的参与性项目,欧洲国家这种乡村旅游的发展本身就是由赛马、高尔夫球、钓鱼等实际参与性活动的催生而形成的,可见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其参与性项目的重要性,民俗、露营、美食品尝等进行当地特色化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案例1、江苏华西村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的华西村依托乡村旅游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示范村,其推出的“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满足了都市人们体验农家生活、追求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开辟了农家乐特色游,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自饮自娱,让城市游客不仅尝到鲜美地道的农家菜,也感受到农村和农家生活的新鲜和乐趣。丰富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容,也为华西村提供了一个有效致富之道。 可借鉴之处:传统特色项目的深度挖掘,产品多样化发展。开展了“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的同时,通过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体现了乡村特色。2、成都:”五朵金花” “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五朵金花”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五个村雅称。采取自主经营、合作联营、出租经营等方式,该区域的农户依托特色农居,推出休闲观光、赏花品果、农事体验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项目,现已形成了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篙花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村的“江家菜地”等著名乡村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 可借鉴之处:发挥区域合作优势,突出主题产业载体,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瓶颈之一就是力量单薄,无论是资金、基础设施还是所依托的景区资源,基本上每个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相关问题,所以在“五朵金花”的案例中,将五个村子联合起来,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区域合作发展,增加项目发展的凝聚力提供了突破口。3、嘉善乡村旅游 嘉善县通过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以碧云花园为代表的农业园区型,以浙北桃花岛为代表的基地拓展型,以汾湖休闲观光农业带为代表的资源景观型,以祥盛休闲农业园、龙洲休闲渔业园为代表的特色产品型,以西塘荷池村、陶庄渔民公园为代表的“农家乐”型等多种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并于2011年3月嘉善县获得了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的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可借鉴之处:乡村旅游的休闲化,随着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产业转换的过程中,嘉善乡村旅游将观光业和休闲业很好的结合起来为乡村旅游的与时俱进开辟了一条道路。4、勇先创景经典案例分享——阳朔乡村生态休闲旅游 在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解析的基础之上,我院对阳朔乡村旅游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规划,保证该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还有效规避了以上所提及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乡村旅游的规划、发展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具体有如下体现: (1)项目概况 阳朔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位于桂林市阳朔县县城南部,范围涉及白沙、阳朔、高田等三镇,有蝴蝶泉、图腾古道、大榕树、遇龙河、鉴山寺、聚龙潭、月亮山、菩萨水岩、龙门水岩等景点,该旅游区由阳朔县美景生态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开发运营。2000年桂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阳朔作为桂北旅游区的次中心的地位,指出自然山水风光是阳朔最吸引游客的因素;2005年阳朔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遇龙河确定为阳朔县的第二大河流,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奇峰峭壁,呈现一派“群山倒影山浮水”的诗情画意,同时两岸的乡村和田园更接近河道,形成田园风光和山水风光的完美结合;2007年阳朔县成为中国旅游强县。 (2)项目规划 总体定位与布局 经过详细考察,并依据其现有的资源禀赋和客源需求状况,将阳朔十里画廊景区建设成为集观光、养生、休闲、游乐、文化体验、度假于一体的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最具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整个项目布局为“两带三区”,所谓“两带”是指遇龙河景观漂流带的整顿和社会主义新乡村旅游带,“三区”分别是十里画廊综合服务区、田家河度假区、花好月圆体验区,具体见下图: 旅游产品谱系 综合考虑十里画廊地区的资源特征、旅游开发现状、未来市场需求等因素,将十里画廊旅游产品定位为观光、养生和专项三大产品,各自又有很多子项目来维持,具体如右表格:项目定位 主题定位:以“山水田园观光?生态观光?休闲养生度假”为核心特色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形象定位:百里漓江?十里画廊?迤逦休养——将十里画廊旅游区要打造的是清新自然、超越世俗的休闲意境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理想的实现地,是在美妙的山水自然环境中享受生活的幸福地。 功能定位:集自然山水生态、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于一体的体验型、区域性休养旅游目的地。 目标定位:集观光、养生、休闲、游乐、文化体验、度假于一体的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最具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 项目解析 对阳朔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其整体发展方向 首先,阳朔乡村旅游发展项目是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由阳朔县美景生态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开发运营,开发主体明确。其次,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以较低的费用为该区域提供了很高质量的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服务,从项目地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条件;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需求现状以及在对阳朔旅游资源、市场环境、经济状况进行详细调查、评价的基础之上对其发展乡村旅游进行了主题、形象、产品定位到空间格局确定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和景区容量、环保方案、节能方案、人员管理、投融资分析评价等都做出了全程规划,最后还创新性地提出了阳朔县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域服务标准以及阳朔县服务业动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可谓周全而详尽,解决了以上所提到的乡村旅游由于经济欠发达以至于缺少规划这一问题,为阳朔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引导,保证其旅游业的持续有效发展。 深挖阳朔文化内涵、融入现代休闲理念,突出产品独特性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品同质化现象,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独辟蹊径,将阳朔民族文化气息中的汉族、壮族、瑶族、苗族、回族、侗族六族所特有的养生方式与现代养生理念相结合,化传统的农家乐为六族养生寨,赋予阳朔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突出产品乡土气息与产品独特性,将休闲、养生等因素融于传统乡村旅游的观光项目中,增加产品体验性,扩展游客参与范围,促使阳朔乡村旅游发展更具生命力。 转变阳朔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增加项目地效益,缩短资金回收期 阳朔原先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收入单纯依靠景区门票以及漂流收入等,无法突破观光型旅游发展路径,基于此,我院在对阳朔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时,突出强调休闲、养生项目,打造六族养生寨,吸引高端客源,同时与旅游地产紧密结合,发展私人酒店以支撑乡村度假项目的同时,为项目地带来丰厚收入,由原先乡村观光旅游产品模式下的8——10年的投资回收期缩短至3——5年。另外,我院在规划项目时,对其旅游投入、产出进行合理估算,确定出其投资回收期,并将总体目标阶段化,促进的实施的有效性。 丰富阳朔旅游产品内容,规避季节性带来的浪费 基于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季节性的缺点,阳朔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其旅游产品加以丰富,增加了四季皆可进行的养生旅游项目以及古民居、民俗风情等文化、节庆旅游产品,使得阳朔乡村旅游发展由乡村观光旅游顺利转变为观光加上休闲养生度假型乡村旅游发展方式,有效弥补了季节性产品的空缺,同时适应了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阳朔“硬”、“软”服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针对阳朔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配套设施,我院从给、排水到供电、通讯设施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等都作了详细规划,为阳朔乡村旅游发展中“硬”服务提供了依据;不仅如此,我院还创新性的提出了《阳朔县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域服务标准》及《阳朔县服务业动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为阳朔旅游服务质量提供了具体标准,并提出监测系统,这些都为阳朔“软”服务的提升做出很大贡献。 项目总结 勇先创景对阳朔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乡村观光产品发展的基础之上,本着“休闲”、“养生”、“度假”理念为突破点,以“六族养生”、“私人酒店”“休闲度假”为内容依托,开创项目地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全面引爆阳朔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从而达到旅游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目的,优化阳朔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路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带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统筹发展。四、结语 旅游成为必需品的同时,乡村旅游也正逐渐迈入旅游行业中的必需品之列,尤其成为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一大主要选择,更是乡村旅游脱贫致富、开放发展的一条有效渠道,同时也是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有力证据。因此从“三农”角度出发,乡村旅游受到服务农民的政府的重点关注;作为旅游投资商也应该抓住苗头,加足火力,将乡村旅游这把火点旺;作为旅游开发者,应该采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开发、合理的方式来经营,将乡村旅游这把火烧好;而所谓正确的理论指导,当然离不开对旅游开发具有合理指导职能的旅游规划设计院,也正是基于此,勇先创景就此专题进行了以上详尽的探讨,履行勇先创景社会责任的同时,为旅游投资商提供机遇,为旅游开发商扫除盲点,为旅游规划同仁提供借鉴,最终由政府、投资商、开发运营商、旅游规划设计院四位一体、同心协力将乡村旅游做好,促进其持续有效的发展。本文是勇先创景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140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