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即纸、笔、墨、砚,是书写汉字必备的工具,造纸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一大发明。殷商时期是将文字刻在甲骨上来记事,以后又将文字携刻在铜器或石鼓上,大致在春秋战国时期,才较普遍地把文字写在竹简上和帛上,直至汉初才出现原始的造纸技术。汉和帝时,蔡伦又在前人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进,造出较好的纸。所以唐代张怀瑾在《书断》中说:“汉兴用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
纸的品类繁多,性能和用途也各异,能充分表现书画艺术美的要算宣纸,它以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它以历史悠久,用料考究,制作精良而驰名。宣纸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墨韵层次清晰,着笔深固,便于长期保存,是书纸的上品,被誉为纸中之王。四川夹江的书画纸,在盛唐时就享有很高的声誉,特点是洁白如雪,柔软似棉,纸质细嫩、色泽光亮,浸润吸水性能好,耐潮染,干后犹有淋漓之感,保留墨色效果好,宜书宜画,也是一种上等的书写用纸。
要有效地发挥“五指执笔法”的作用,还需掌握几条执笔要领:一是要指实,就是执笔时,要求指尖稍用些力,扎实地将笔管握位。二是要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空虚,好像握着一个鸡蛋或兵兵球似的。有些人执笔大紧,无名指和小指几乎碰着手心,或者大姆指与食指并得很紧,这都会影响运笔的灵活性。三是要掌竖,就是执笔时,要尽量把手掌竖起来,差不多与腕成直角。四是要腕平,就是手腕要平行。五是要肘起,就是肘部要抬起,做到不靠在抬面上。
如果在执笔方法上能注意掌握这些要领,即使是不悬腕,手腕还是能像圆规划圆那样灵活地转动,而且也不会影响手在纸面上的来回移动,这对提高书法艺术水平是有较大效果的。执笔的高低分寸,要根据所写字的大小和书体的不同而定。一般地说,写小楷要稍低,离笔头约一寸左右;中楷稍高些,约在二寸左右;大楷和草字,因其回旋的幅度加大,执笔的高度也要相应地增加,约以三寸左右比较合适。
正确的执笔对于提高书法艺术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初学书法的同志来说,应当尽力掌握,以便从开始就打下牢靠的基础。但对有志于深研书法者来讲,不必过分强调,特别是进入创作阶段,不妨可以按照各人的习惯和针对不同的客观情况,以书写时方便、自如、得力为原则,而加以灵活运用。例如,日本著名书法家丰道春海,他擅长书写特大的字,而往往用“双手回腕法”执笔。我国清代何绍基也是用回腕法,宋代苏东坡则用单钩法。不管用哪一种方法只要顺乎生理自然,称心如意就可行了。
但是,有些怪谈之说,初学者是应当加缺鉴别的。存套两指法、握拳法和吊臂法等等,这些违反生理自然规律的作法,经不起书写实践的检验,因而是不可以随便学习或提倡的。中国书法是对汉字的一种加工和美化。要把字写得有力而美观,不仅是运用几个手指的问题,字的每一点、一画,往往“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这就牵涉到全身各个部位的作用,要使这些部位的力量都得到很好的配合和贯注,与姿势的正确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执笔写字时,就应当针对各种书体和字的大小不同以及客观条件等等,分别采取相应的写字姿势。坐写采用的姿势一般地说,坐着写字的正确姿势,可归纳为八个字,即足安、头正、身直和臂开。足安两脚要自然地放平、踏稳。字是用手写的,与脚有什么关系呢?
道理很简单,写字需全身用力,坐得稳,才使得出劲。两脚踏稳,与坐在凳子上的臂部一起支持着身体,头正这样能保持视线正,下笔就看得准。有的人头偏侧着,甚至把头伏在桌上,这就不能把字写得端正,而且还会损伤视力,所以我们要时时注意纠正书写时的不良习惯。有的人认为坐直挺腰很吃力。初学写字的人不懂得如何用力,常常是起肩,挟紧臂,把肌肉弄得十分紧张,手的活动受到牵制。所以,写字时务必做到使自己肩部放松,双臂打开。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