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国家医保局等相关部门的组织和指导下,全国各省市的第七批药品集中采购谈判在南京落下帷幕,公示结束后将发布正式中选结果。
本次集采已经是第七次了,有60种药品集中采购成功,拟中选的药品平均降价48%,其中降幅最大的甚至达到了90%左右,比如肝癌一线治疗的靶向药仑伐替尼从108元/粒降价到18元/粒,每周期将为患者减少8100元的治疗费用。
集采降价对广大患者朋友们来说自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利好消息,那么在如此大的降幅下不禁让人产生一个问题:“药企的利润到底有多少?”或者说是两个问题。
药企曾经的利润到底有多少?
集采是一次谈判,谈判结果自然是谈判双方达成了共识,那么这些药企如此大的降幅不得不让人怀疑,如此低的价格都能接受,那么曾经每一盒的利润到底有多少?难道纯利润竟然在90%以上?
其实不然,一个药品的成本其实并不单单只在于原料和生产这方面,特别是肿瘤方面的药品,前期研发是一笔非常大的费用,同时上市前在医保局严格要求下的几轮临床实验也是巨大的成本,国内比较大一点的国企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都是以亿为单位进行计算的。
所以集采前的利润并不能简单以降幅为准。
药企以后的利润到底有多少?
药企毕竟是企业,是以盈利为主的,倘若价格降低过多,会不会过于压缩药企的利润从而影响药效呢?
这是一个之前听朋友说的真实的例子?集采执行时,有一个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药品名为注射用地西他滨,10mg规格集采前的价格是1000元左右/支,集采后价格降至45元/支。
降价幅度高达95%,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负担,但是有一个之前用过地西他滨的老患者在集采后再买的时候,非常怀疑这个价格到底是不是自己需要的药品,再三和药房确认药品名字,甚至把之前药品的盒子拿给店员对比,最后才相信是同一个药品。
好事多磨,确认后知道药品降价那么多,应该高兴吧!但是这个患者却是满脸纠结和忧愁,犹豫再三又联系主治医生又是给家人打电话最后才有些不情不愿地买了药!
为什么会这样呢?后面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老人家觉得45元的药治疗白血病这么严重的病,到底还有没有用啊?这其实只是大众的缩影,毕竟价格降低了,那么药企会不会换原料药或者减少原料药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导致药品失效或者没有之前的疗效好了呢?
其实不会,因为药品是国药重点监管的对象,每一个药品的原料成分,生产步骤都是有备案的,每一盒药品都是有批号的,这些同一批号的药品都是会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的,也会有对应的质检报告,大家注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注意质检报告都不会有问题的!
对于集采,和大幅度的降价你有什么看法呢?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2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