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一件事情改变容易,恢复难。现在关于"8小时工作制"问题,就是如此。#
这一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就是改革发展中,产生的一些结构性矛盾造成的。
从95年左右陆续开始的大批国企"私有化"、加之各类企业大力推行"减员增效"、还有各种"降成本"等等管理变革,当时,确实短期解决了部分问题。
但是,在这个时期,由于人们的关注点都在"效益"上,对市场变化及发展长期性基本忽略。所以普通打工者就成为各类资本的"自行车"。
1,一些降成本方式,以管理"创新"经验到处推广。
比如,8小时变成12小时,因为节省最少一个班次人员成本,所以,各类企业学习的都"比较快"。
2,利用工资改革的"空子",把合理的收入变成加班收入。美其名曰:"多劳多得,勤劳致富"。
例如,不论是管理创新,提出什么"增效",也要考虑普通员工"增效",不能只是企业单一赚钱。
本来员工每天多工作4个小时,每月4000元工资,不论按物价指数还是发展指数来讲,待遇就没有体现增加多少。而现实是,把本来就不高的收入,还要用所谓"创新"方式,来分成很多条条框框。
比如,基本工资、产量及质量、加班费、工龄费、奖金等等,中间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本来合理的4000元,员工也会拿不全…。
3,实体企业包袱越来越重,8小时工作制恢复比较难。
据部分专家分析,现在实体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各类成本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多。特别是大型央企及国企,利润还要上缴,企业自有资金所剩无几。即使是效益好的私有化制造业企业,利润空间也不是很大。
而工资改革后的各类社保基金,占企业成本百分之二十多。在此情况下,企业要增加一个班次人员,越是大企业负担会越大。比如,每增加100人,按每月每人平均500元计算,每年仅社保成本就需要多出60万。
4,过去的大量重复企业建设,后果现在已经充分体现出来。
90年代开始,由于各地缺少一盘棋思维。大量发展私有经济、什么赚钱大家都争抢建设。本来一个行业,几百家企业就已经有竞争出现。但是有些地区为了自己发展,有些项目还是盲目批建。现在钢铁行业出现的困境,就是如此。同时,配套的很多企业也同样出现困境。
企业效益不好,直接后果就是"就业波动"。此外,员工收入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在这一点上,现在很少有人去讲。
至于一些很赚钱的新兴产业,"996"及员工待遇矛盾问题,不十分了解,在此也不评说。
总之,实体企业、尤其是多数制造业企业,如何变革为"12小时工作制"的原因,就是以上简介的基本情况。要想彻底恢复本源,从目前看,还是比较难。要根本上改变,关键是,市场经济也必须要重视"计划性"..。
(本文今日头条单独发表)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29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