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访华,礼仪方面做得可谓煞费苦心准备充分。除赠送价值珍贵蕴意深邃的国礼外,给毛主席个人的礼品也是精心挑选极其讲究:由美国新泽西州波姆陶瓷艺术中心烧制的精美绝伦的瓷质天鹅,水晶玻璃花瓶,高脚杯和尼克松私人印花名片共四件。其时曾出个小插曲,由于瓷质天鹅薄如蝉翼,运输中因碰撞而至天鹅的第五根羽毛断裂,无奈,尼克松只好吩咐用胶水粘接上,但已是白玉有瑕,这让尼克松觉得十分尴尬。听了他的解释,毛主席微微一笑说道:“不打紧,中美关系不是也让你接上了吗?”一句轻松幽默的话让尼克松释然大笑。还须说明的是,除了高脚杯毛主席留用身边外,其它礼品一律上缴国库。话说尼克松交接礼品完毕,既满心期待毛主席给他的回赠礼品会是什么贵重之物。然而出乎所料,接到手的却只有区区四两茶叶,这让他本能的面露不解之色。周恩来见此马上向他解释说:“你知道,主席赠送给你的这可是半壁江山啊!”看他还是一脸迷惑,周继续说:“这种举世闻名的‘大红袍’茶叶,我们国家只有三颗母树,产量极低,就连毛主席手里也只有八两啊,拿出来四两送给你,不就是赠送给了你半壁江山吗?”听到这,尼克松像是明白了周恩来的意思。至于是否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那就不见得。其实,毛主席的用意应该是:你尼克松是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总统,可以伸手到全世界搜刮财富,多么贵重的礼品也能拿得出手的。而我呢,却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掌门人,现在还很穷,而且不会掠夺别国的财富,我们艰苦奋斗创造的财富都是人民的,共产党人没有什么个人私产。你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不会是为了讨到一点什么贵重的私人礼品吧?如果真那样,那只好由你去了。
不管这位总统先生当时心里咋想的,反正接下来一幕的情景是这样的,只见他虽然心有不甘却也客客气气恭恭敬敬地向毛主席请求道:“主席,您可不可以挥洒巨手,为我们一行写个题词以示留念啊?”
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因为之前经过总统府班底对中国国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总统先生知道,毛主席的亲笔手书可是无价之宝凡人难求啊!何况当时的毛主席已将八十高龄,手脚已显呆滞,莫非特殊是不会轻易动笔的。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他心里也在打小鼓:会不会冒昧啊?孰料,听了他的请求之后,只见主席竟毫无犹豫欣然应允,这让尼克松顿时心花怒放。立时工作人员备好纸墨笔,毛主席站立老迈之躯,略一沉思,举手舞笔,一挥而就,连带落款十五个毛体字迹犹如游龙走兽立显于宣纸面上。仔细辨认字体却是:老叟坐凳 嫦娥奔月 走马观花 ——毛泽东
尼克松总统先生面对这副颇有奇形怪状之感、游龙走兽般模样的汉字墨宝自是一头雾水,听过翻译人员的字面讲解后更是对其含义显得一脸懵圈摸不着头脑。但是,这并不妨碍总统先生把毛主席的赠书奉若至宝。他已经领教过,在这位老人面前,越是令他不懂的东西,越是深不可测价值无限。想想刚到中国时,接受迎宾仪式完毕驶出机场下榻宾馆后刚想洗澡休息一下劳顿的身心,却突然接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报告: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要立即接见总统先生。毫无准备的尼克松正在脱着衣服接到报告,他在犹豫着,基辛格说话了:“如果你不应邀前去接见的话,我不能保证这次之行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要知道,各国元首来中国的目标就是能够会见到毛主席,但并不是谁都能够如愿的。比如XX没见上,刚踏上回程飞机就哭了鼻子,XXX没有被接见,回国后嚎啕大哭。”听到这尼克松一声不吭紧忙穿衣一刻不停驱车进了中南海,路上在车里他还心中犯嘀咕:到任何国家访问,必定是先通报日程安排再按部就班干啥干啥,唉!中国就是不一样啊!心里还没嘀咕完呢,座驾已经停在了一处标志性的、中国人外国人都知道的那间书房的门前。寒暄落座后总统先生一本正经地表示说,有幸见到主席,咱们要好好谈谈中美两国关系问题。谁曾想,主席听了他的话却把大手一挥:“那些事,随后你跟恩来去谈。今天,咱们两个,只谈哲学。”
接下来,谈了近两小时——哲学。天啊,谈的什么?用尼克松先生后来回忆录中的话说,直觉得云山雾罩,却又感到满世界的空气都在他的掌控中,在这位老人面前自己就像个小学生。一句话,对毛泽东的话,懵懵懂懂不大懂又心生自卑。可奇怪的是,过了几天,总统完成了访问日程洋洋自得地踏上归国的飞机,坐在飞机上慢慢回味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的过程和内容,这才恍然大悟:当初在中南海书房与毛的谈话内容,没有一个字谈到中美关系,然而,如今仔细琢磨最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内容,却没有一条是脱离了那次谈话中所隐喻设定的框架。此时,尼克松才真正感叹:毛泽东,一个神奇的人!
如此这般,尼克松怀揣得到的毛主席墨宝回到美国后,指示各方神圣、中国通、中央情报局研究解读墨宝诗中之义。各路神通莫不感觉仿佛水中观月雾里看花。最后,曾经撰写《毛泽东传》的美国专家罗斯·特里尔解读说:
一 、老叟坐凳,暗喻老人是美国,正在傲慢地看着全世界,却不知世界正在发生变化,美帝已经落伍,有坐井观天之嫌。
二、 嫦娥奔月,暗喻中国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表明中国科技实力的强大。
三、走马观花,暗示尼克松访华时间短暂,不能全面了解中国。
而中国学者们如何看美国专家的解读呢?有学者说,美国人的解读不符合当时的形势背景、不符合毛主席的一贯思想。当时的国际形势、中美两国共识都是向合作方向而努力,而且毛主席历来主张:政治家的所谓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因此美国人的解释不符合毛主席的思想本意。综合中国学者所述,普遍认为诗中老人指毛泽东自己,有谦虚自嘲说,四平八稳说等。嫦娥奔月有说指中国的人造卫星,有说指美国的登月飞船。走马观花的解释就更是五花八门了。而毛主席本人始终未有对此做过解释,据说他只说过一句话:尼克松没有明白我那几句话的意思。因此,至今已经五十年过去,这副墨宝题字的含义依然未有定义,被人们称为遗留的不解之谜。
那么,这个三句十二字究竟该怎么解释呢?在下今不揣冒昧也试着做番推论,是否应对亦不敢妄决,只望能以抛砖引玉也是幸事,更期能有高人明论。
首先,本人认为,前述中国学者的解读有其合理成分,单从字面理解,所说老人特指毛主席本人也应该是接应本意的。嫦娥奔月指喻中国的人造卫星上天和美国的登月飞船应该兼而有之。因为,中国既然能够吧卫星放到天上去,那么奔月的事是肯定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从而亦显示中国不甘落后。走马观花,其意义应该主要着重在走和观上。问题是,如果仅仅从文字的表面含义去理解这三句话的整体意义的话,那就太过肤浅了。那也绝不是广纳天宇、寓深于浅的主席所为。
愚意认为:我们应该把第一二句话先分解后整合去理解。那么,老叟坐凳,就可以理解为,人老了,就只能干坐凳子这样的事了。而嫦娥奔月,可以理解为,嫦娥奔月去是为什么呢?去找吴刚嘛,找吴刚干嘛?谈恋爱嘛,或者结婚嘛,既然嫦娥不惜飞天奔月谈恋爱结婚,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嫦娥是年轻人呗。如此,年轻人与老叟正相对应。于是,联系起来思维就是:人老了,只能坐凳子看别人干事了。而年轻人呢,正是谈恋爱、结婚、干事业的时候。推而广之,用平民话语表达就是,人在啥时候(年龄)干啥事,才是正理。如果上升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呢?这就叫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进而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毛主席要表达的意思是,不管你尼克松跑到中国来,还是我们中国通过各方面努力寻求与美国寻求实现关系正常化,这都是顺应时代潮流、合乎世界形势发展规律的作为,也是客观规律使然。所以,我们能够走到一起,是值得称道的事。另外,这两句话,应该还有一层意思:我虽然人老了,却仍然可以坐看世界风云变幻(自然是有生之年里,向着利于中国的方向而变。)。
第三句,走马观花。这句话的着重点在走、观,亦既走走看看。因为毛主席一生倡导调查研究,而要搞调查研究,首先起码必须走走看看。意思是,尼克松此行中国,是一次最初步的调查研究之举。虽然不是深入的调查研究,不要紧嘛,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或者,亦另有取马虎草率之反义之举。走马观花的直面意思是马虎草率,但毛主席善用反义语。例如,他本人一生崇尚履行要做老实人,却嗔笑他的卫士长:你就是太老实了。他一生都奉行做事认真,有句他的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但是某些场合却对他喜欢的干部嗔怪道:你就是太较真。其实,他要表达的意思无非是做事某些时候该灵活的就要讲灵活,切忌死板。因此这墨宝的第三句,或许也想告诉人们,处理中美关系时,该灵活的时候就要灵活不要太死板。《中美联合公报》的最后定夺既体现了这种精神,当时,在双方讨论联合公报的条文时,其中有几十处争执不能达成协议。周总理请示主席如何处理,毛主席说:“除了台湾问题,一个字不能更改之外。其它的,什么问题都可以改。”结果咋样?尼克松老先生想了再想,台湾问题一个字不能改,其它的那么些问题,改了也无趣啊。于是无奈,只好摇摇头:还是按原版的条文发表吧!
这就是毛主席的“马虎”中讲“灵活。”
概括说来,从寓于其中的哲理深度去窥析三句话的内涵,才是此墨宝的价值所在。
灯栅幽翁
2022年1月7日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3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