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疫情防控需要,陆续推出了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和核酸码等防控监测码,这些“码”有什么用处,你都用过哪些码呢?
健康码是以实际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而成的个人二维码。
行程码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作为出行轨迹的记录凭证,显示手机使用人14天内所到地区,尤其是否在疫区停留4小时以上,是否与新冠肺炎阳性人员有密切接触史,更好地追踪朔源防控疫情。
场所码是主动追踪式的防控措施,当你进入公共场所,14天内一旦该场所新冠疫情阳性人员,你的健康码、行程码立即异常,监控系统就会主动追踪到你,实施相关防控工作。
如今,出门办事、乘公交、坐汽车火车等等,都会主动或被动出示相关监测码,以审验你是否符合“健康”要求可以进入。比如,有的公共场所要求你扫一下场所码,有的则更严格地要求你同时扫场所码和健康码。区别在于,因为场所码只是在万一发现可疑疫情时能在第一时间追踪到你,如果同时监测健康码,就可能将可疑不健康的人阻止进入,能更早地预防疫情发生传播。但有的场所,只扫不验,恐怕万一有可疑密接人员进入,相对来说会增加防控难度。
核酸码是验证被检测人员核酸检测的延续性,有的地区检测时可以凭短期内核酸码截屏参与检测,核酸码截屏保存一个月都有效,(可能)不能真实反映检测以后的48~72小时甚至14天内是否到过疫区的真实情况,在参加常规检测对其他人员的有可能构成潜在危害。而在有的地方,核酸检测时显示行程码,同时扫码身份证进行检测,看起来比较繁复,增加了工作强度,但可能更安全些。
在有些公共场所,扫描场所码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了,安全性似乎得不到根本保障。不如采取有些地方的做法,在出示绿色行程码的同时,出示健康码或身份证,操作上虽然麻烦一些,但无疑增强了人群之间的安全性。
我不清楚几种“码”之间有没有可以共用的信息,是否可以设计成多码融合,打开任何一个监测码,都能显示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核酸码的相关信息,尽可能简化相关程序,更方便民众的出行和健康安全。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3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