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六日,“漫卷诗书,乐享韶华”老北市汉字主题书房在辽宁沈阳开放。黄金崑摄/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6月13日,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恒昌店巷小学的学生们参加汉字书写大赛。丁根厚摄/光明图片
【汉字规范大家谈】
规范是汉字的常规属性,这是由汉字作为书面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无论是历时的古今传承,还是共时的互为交流,不影响接受且共同认可是汉字的必备条件,而要达到这一条件,就必须规范。纵观汉字发展史,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汉字的不断自我规范史。那么,汉字的规范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上:表层是指严密的构形规律和书写规律,深层是指决定这些规律形成的支配原则。这些原则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情趣。
一、表层规律
先说表层的构形规律和书写规律。
例如,在现代汉字中,有的字形中的笔画在独立使用时是横画,而作为构件构字时横画会变成提画。如“马—骥”,“马”的最后一笔独立使用时是横画,作为构件构成“骥”字时横画变成了提画,其他如“土—址”“业—邺”“豆—豇”“立—站”“子—孔”“工—巧”“止—歧”“牛—牝”“车—轨”“至—到”“且—助”“正—政”“鱼—鲍”等皆是。
横画变提画有着严格的规律,即凡是左右结构字形左旁最后一笔是横画的一律变为提画,而左右结构字形的右旁及上下结构字形中的横画则不变。如“飒、竖、位”,三字同从“立”。在“飒”字中,“立”是左右结构字形的左旁,横画变成了提画。“竖”是上下结构字形,“立”的横画不变。在“位”字中,“立”是左右结构字形的右旁,横画不变。再如“地、垦、杜”,三字同从“土”。“土”的最后一笔在“地”字中横画变为提画,在“垦”“杜”中不变。又如“政、整、征”,情形相同。包括一些在现代汉字中不能或很少独用的构件,其变化也相同,如“颤—擅”“勤—谨”“巯—经”“勃—脖”等,前者作为左右结构字形的左旁,横画变为提画,后者作为左右结构字形的右旁,横画不变。
以上说的是表层规律,即构形规律和书写规律。为什么有这些规律?为什么有的变、有的不变?这就涉及更深层次的问题,即这些规律的支配原则。
二、书写便捷
现代汉字笔画与构件的形成及变化有两个支配原则:一是书写便捷,二是整字优先。
书写便捷是汉字笔画与构件形成的主要支配原则,“便”是符合书写的生理习惯,“捷”是书写快速。现代汉字单一笔画有右横折而无左横折,有左竖折而无右竖折,就是因为左横折、右竖折,需要从右到左书写,不符合生理习惯。“便”也是为了“捷”,因为符合生理习惯就快,不符合就慢。上述表层规律是由书写便捷原则决定的,依据“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写完左旁之后,接着是从上到下写右旁,左旁最后一笔的横画变为提画,是为了缩短与右旁第一笔的书写距离,距离短则快。而在上下结构字形及作为左右结构字形的右旁时因为是整字的最后一笔,所以没必要变化。
受书写便捷原则支配而形成的构形规律和书写规律还有很多。如“同”“月”“闪”“而”“丽”“甫”等字形为什么有钩?因为依据“先外后内”的书写顺序,写完外框后要书写内部笔画,勾起来是为了缩短距离,快速书写内部笔画。再如“羊”“关”“当”“光”“丧”“豆”等字上部或中部都有“[~符号~]”,为什么两点的形态是这样的?因为依据“从左到右”的书写顺序,先写左点后写右点,左点由左上向右下倾斜是为了缩短书写右点的距离,快速书写右点,右点由右上向左下倾斜是为了缩短书写下一笔的距离。
单独的点画在有些字上是“[~符号~]”,如“自”“舟”“鸟”等,而在另一些字上是“、”,如“方”“宁”“庄”等,这也不是随意的。现代汉字的笔画是通过两种途径形成的,一种是单笔画生成,另一种是笔画组合体生成。单笔画生成是指古文字构形成分分别形成笔画,笔画组合体生成是指以几个笔画组成的固定形体替换古文字的近似构形成分,如现代汉字的“亠”就是以笔画组合体的形式进入现代汉字的,它是多种形近古文字构形成分的替代。
单笔画生成的点画形态为“[~符号~]”,是由便捷原则决定的,点画从右上到左下,是为了缩短距离,快速书写下一笔,如“丨”“丿”。笔画组合体生成的点画形态为“丶”,如“主”“市”“文”等,其点画不是独立生成的,而是作为笔画组合体“亠”的成分一起生成的。再如“宁”“它”“宇”“守”“安”等,是以笔画组合体“宀”一起生成的。又如“庄”“库”“庐”“序”“店”等,是以笔画组合体“广”一起生成的。由此可见,单笔画生成的点画,由于它是独立的笔画,便捷原则才起了作用,但笔画组合体由于是一个整体,不受便捷原则的影响。
三、整字优先
整字优先原则主要是指整字、构件和笔画三级形体成分中优先考虑整字形体,即保证整字形体的方形布局、结构清晰、美观稳定。
例如,现代汉字有竖弯钩的构件位于左右结构字形的左侧时,如果它的竖弯钩是在构件的右部或中部的话,竖弯钩变为竖钩;如果是在构件的左部,则竖弯钩不变。前者如“元—顽”“宛—剜”“元—刓”“北—邶”“兒—郳”“光—辉”“此—雌”“竞—競”“屯—邨”,竖弯钩在左侧构件的右部或中部,变成了竖钩;后者如“包—刨”“仓—创”“仓—戗”“仓—鸧”,竖弯钩在左侧构件的左部,竖弯钩不变。另外,有竖弯钩的构件在上下结构字形中及作为左右结构字形的右侧构件时,竖弯钩也不变,如“苍—沧”“晃—恍”“芫—沅”“芚—饨”等。
此为表层规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这是由笔画与构件形成的整字优先原则决定的。上述字例中竖弯钩变为竖钩就是为了保持合体字整字的结构清晰。如果左旁右部和中部竖弯钩不变,则必然与右旁构件的笔画形成交合,而左部竖弯钩由于有足够的空间,不会形成交合,所以没必要变化。构件在上下结构字形中及作为左右结构字形的右部构件时,不存在这种问题,也不必变化。同一构件的笔画变化还有捺画变点画,在左右结构的字形中,左旁捺画变为点画,如“木—栋”“禾—种”“米—粉”“火—炮”“耒—耘”“矢—矮”等,这一变化同样是由整字优先原则中保持合体字整字的结构清晰造成的。
现代汉字有些部首在独用时形体不同,而在构字时形体相同,如“王”与“玉”都作“王”,“月”与“肉”都作“月”,“阜”与“邑”都作“阝”。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整字优先原则造成的,因为从整字构形上看,两个同形部首存在位差,即构形位置有差异。这一点最明显的就是“阜”与“邑”,在构字中位于左边的“阝”是“阜”,位于右边的“阝”是“邑”,这实际上是通过整字构形位置的不同对两个部首进行了区分。反过来说,正是由于有构形位置的不同,才允许两个部首同形。“王”与“玉”的同形,原因也相同。《现代汉语词典》(1996版)“王部”共有179个字头,只有“皇”1个字从“王(wánɡ)”,“皇”是上下结构字形,这表明“王部”左右结构字形中的“王”都是“玉”,而与“皇”同样结构的字形从“玉”者都写作“玉”,有“璧”“玺”“莹”“璺”4字。由此可见,现代汉字在整字构形位置上区分了“王”与“玉”。“月”与“肉”的同形只存在左右结构的字形中,上下结构字形中的“肉”皆写作“[~符号~]”,如“肖”“有”“肓”“育”“肴”“背”“胃”“臂”等,月亮的“月”没有这种写法。《现代汉语词典》(1996版)“月部”共有247个字头,只有“朦”“胧”“朔”“朗”“望”“期”“朝”7个字是从月亮的“月”,数量极少,也就是说“月”与“肉”构字比例悬殊,其同形也是构形位置差异导致的。
总之,现代汉字的构形和书写是有严密规律的,这些规律隐含着更深层次的逻辑,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点一画皆有规矩,皆有道理,所以汉字必须规范使用。
(作者:王贵元,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4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