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快时尚品牌UR,因为被有关部门罚款,而登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最主要的原因是,该品牌以次充好,将成本91元的衣服卖到了369元。然而,网民们并没有因此而批评UR,反而纷纷称赞。很多消费者表示,这一次挺UR,这也让一众国际知名的快时尚品牌略感尴尬。
从模仿Zara起步
纵观快时尚领域,这些年那些所谓的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的经营情况并不怎么理想。不管是Zara还是GAP、H&M都在大范围的关闭门店,由此可见国内的消费者,已经对这些品牌不怎么感冒了。反而是类似UR的国产快时尚品牌,成为市场新的宠儿。
事实上,同一种国际大牌相比,UR的发家史只能说是相当寒酸。因为它最早只是一个小型服装店,其创始人一开始做会计,后来才进入服装领域,其背后也没有资本的支持。可以说,在中国类似这样的服装店数不胜数,但是UR却能脱颖而出,确实有其独到的一面。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李明光在广州当地租下了一个门店,专门用来卖衣服。当时他的同行业,基本上每月或每周拿一次货。但是他却跟别人不一样,每天都去进货而且每次只拿一两件。更为关键的是,他的服装店购物体验很好,一来二去就积攒下了口碑。
没过多久,他的服装店就成为当地消费者买衣服的首选之地,短短三年间,就让他赚到了上百万元。正是这一次的经历,让他看到了服装领域很赚钱,但是想要更进一步,还是要有自己的品牌。后来,去日本的时候,他第一次看到了Zara的门店。虽然说店内的衣服不贵,但是却凭借着超高的时尚度,获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坐拥350家门店
为了研究Zara,他一口气买了不少衣服回去,并决定在2006年创办自己的快时尚品牌,这就是UR。在品牌成立之初,就将Zara作为学习的对象,不仅抄对方的款式设计,就连门店的布局也不放过。从一开始,李明光就决定开大门店,动辄就是几百上千平米。
比如说位于广州的旗舰店,面积就达到了4600平方米,上下总共三层。这家门店不仅有衣物的展示区,更融合了科技、艺术等元素。对UR这个服装品牌,消费者十分认可,其首家门店开业第一个月,收入就达到了43万元。特别是对于女性用户来说,该品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首家门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UR陆续在北京、上海开设了门店。到如今,其在全国范围内共拥有门店超过350家,年营收超过50亿元。对于时尚品牌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服装款式的更新,例如Zara,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款式上新。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差。
靠设计征服消费者
对于UR来说,虽然是靠抄袭Zara起家的,但是该品牌并没有一味追求服饰的快速更新,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设计方面。对此,创始人李明光就此说过,想要在服装行业生存下去,最关键的就是时尚,要在设计上下功夫,不然的话消费者很容易抛弃你。
其实,纵观快时尚服装领域,在Zara这类品牌畅销的时候,国产品牌很难获得生存空间。然而是UR却是一个例外,甚至其花在营销上的费用,也只有区区几百万元。之所以能够成就如今的体量,最关键的还是运营方法得当,这就是目标导向。
特别是在门店体验上,李明光十分重视。据悉,该品牌开一家门店的费用在600万元以上。因为门店面积过大,所以需要的员工数量也就增多,平均单个门店的服务员在40人左右。不说别的,光是店铺的运营费用以及员工的开支,每年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这一切在李明光看来都是值得的,因为对于服装品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用户体验,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目标导向。正因为如此,UR才能够得到如此多中国消费者的欢迎。不过,此次被罚也是给UR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在如今的行业中,比拼质量才是重点,千万不要走上Zara老路。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4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