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微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小班

微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微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小班

应时应景

学校、学科教师,是新课标落地的关键。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刚刚发布时,我曾写过一篇比较笼统的学习建议。假期聆听专家的解读,通过对课程方案及新课标的再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特撰文分享一点心得。

信息科技学科为例,我总结了“坚持4个理念”“厘清3个关系”这两条路径理解新课标、落实新课标。

?No.01 坚持4个理念,提升课程实施效能

第一,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理念。新课标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每门课程以此为基础,确立了体现课程性质、符合课程逻辑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信息科技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数学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语文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

学科教师须熟知并理解自己所教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并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一以贯之:学期初撰写课程纲要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梳理学期目标;单元教学设计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立单元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课时教学设计时,将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各个阶段目标的确立不是仅仅停留在“文档”中,而是成为调控教与学进程和方向的“罗盘”,也是反思、评价教与学效果的“圭表”。因此,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是“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保障。

第二,坚持“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顾明远指出,“新课标”的基本精神是把过去重视”教师怎么教“转换到现在重视“学生怎么学”,一切从学生出发。信息科技教师进行“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创新,可以从这四个角度尝试:一是发挥数字化学习随时随地优势,构建泛在学习空间;二是理解数字化学习的特征,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三是借助在线平台的智能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四是提供良好的学习反馈机制,指导学生自主管理、学会学习。

第三,坚持“强化学科实践”的理念。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要求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强调知行合一、学思融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信息科技课程在创新教学方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基于问题的项目化学习,这些以往已经尝试的做法仍需继续优化、深化,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经历原理应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应用过程,建构知识,获得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学习“像专家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行动”。

第四,坚持“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课程目标,不再是了解什么、记住什么,而是“确立观念、解决问题、创意实现、形成美感、完成任务、制作产品、形成作品、编制方案等”。完成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重塑教学设计观,改变以往教学设计中的“底层”思维,沿着“课程—学期—单元—课时”这样一个从宏观到微观、自上而下的路径进行教学设计,尤其重视用大单元把目标内容、实施、评价活动整合在一起来设计。

如何理解大单元中的“大”?据崔允漷指出,“大”有四层意思:一是高阶位目标,以素养为目标,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二是多课时构成,多个课时构成一个教学单位;三是微课程建设,将目标、情境、知识点、课时、教、作业、展示、评估建设成一个微课程,或一个项目;四是有个组织者,作为单元的“骨架”,统摄所有学习生活,主要有三类,包括大问题、大任务、大概念。

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时,有时可能会根据需要重组课程内容。从信息科技6个学科大概念的角度理解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横向概念罗列,即能够找出本单元课程内容涉及的所有学科大概念;第二个层次是纵向概念迭代,即能够清楚地发现本单元涉及的学科大概念在之前、当下、之后的迭代程度;第三个层次是纵深概念融合,即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现不同概念之间的交叉、关联、影响。

前面两个层次仅涉及表层的学习意义,包括术语、概念、事实等;第三个层次则涉及里层的学习意义,真正体现了学科知识的内涵及课程的育人价值,这样的内涵价值包括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学习动机、思维能力、情感态度、身心和谐、格局视野等。因此,达到第三个层次,是学科教师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No.02 厘清3个关系,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相信大多数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最容易理解的就是“课程内容”,即“我需要教给什么?”。因此,学期初、备课时,教师不一定会主动浏览课程标准,但一定会主动浏览教材;不一定会关心内容之间的逻辑,但一定会关心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点,尤其是信息科技课程,随着技术的进步,教师每年都要学习新的软件、新的技能……这些现象非常普遍,也是导致以往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操作、轻思维”“重知识技能、轻概念建构”的主要原因。

要彻底改变以往“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碎片化学习”的状态,构建逻辑关联的学科课程体系,实现“教师教结构、学生用结构”的教学新样态,教师首先要改变课程观,厘清新课标中“学科的4大核心素养、课程的6条逻辑主线、四学段的9个内容模块”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逐渐塑造自己的课程视角。总的来说,三者之间存在自上而下的层级关系,也存在着融合迭代的交叉影响。

学科的4大核心素养。内容不再赘述,这是信息科技课程的总目标,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仅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同样适用,由此可见其纲领性作用和指导性地位。

微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微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小班

信息科技4大核心素养

课程的6条逻辑主线。理解这6条逻辑主线,首先弄清楚“逻辑到底是什么?”逻辑,属于哲学范畴的概念,广义上可以解释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狭义上也有“思维的原则和规律”的解释。搞清楚就一点,课程的逻辑,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课程内容建构的原则和规律。正如新课标所呈现的,信息科技课程内容的建构所依据的原则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特征、信息科技课程知识体系等,遵循的规律则是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这样的课程内容,不再是零散的、孤立的、碎片化的,而是符合课程哲学并能体现课程价值观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在新课标中,信息科技的课程逻辑主线被具体地概括为“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这6个学科大概念,这6个大概念将以不同的知识载体蕴含在不同学段、不同学期、不同单元、不同课时中,并且呈现循序渐进、螺旋迭代的发展规律。即,学生在不同学习节点会接触到同一概念的不同学习深度,但6个大概念概念不一定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学习节点。

例如,“信息安全”这一概念,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通过在线活动体验,能在教师、家长指导下辨别信息真伪、养成保护个人信息的好习惯”;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利用在线方式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初步认识在线社会安全观的重要性”;第三学段(5~6年级)内容安排上虽然以算法、过程与控制为主,但仍有“基于对算法价值和局限性的认识,初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安全意识”等相关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使用互联网应用时,能利用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验证等措施做好基本防护,会使用加密软件对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保护”等。

微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微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小班

来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四学段的9个内容模块。新课标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围绕6条逻辑主线,设计了全学段内容模块,如下图所示。像“信息交流与分享”“数据与编码”等内容模块中所呈现的名称,可以理解为这一学段的某个学习主题。具体教学实际中,主题的名称是可以进行自行设计的,也可以在大主题下设计n个微主题、小项目,但仍需服务于理解和应用6个学科大概念。这些主题包含的具体学习内容,是培育学科4大核心素养的载体,是6个学科大概念的具体呈现。学生通过这些具体的学习内容,循序渐进理解学科大概念,并将概念的理解迁移应用到新的学习内容、解决新的问题,最终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微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微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小班

来源:《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在新学期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还会对新课标产生新的理解,这将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

教师学,或是不学,课标依然在;教师学,或是不学,课程依然在;教师学,或是不学,课堂依然在。教师学,或是不学,学生会不一样,学生的未来会不一样,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会不一样。

教师的学习会改变一间教室,学校管理者的学习会改变一个学校……

微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微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小班

天光云影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4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