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公司却在祈祷,新能源车加把劲,再加把劲,不然就要倒在春天之前的这个冬天。
1、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桩企?(从无到有)
第一个吃螃蟹的不一定会死,死掉的往往是吃了螃蟹不消化的。
汽车充电桩最早落地的,要追溯到2006年的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建成国内第一个电动汽车充电站,所以不得不说,能够在今天新能源市场异军突起,突围而出,不是没有道理,这叫厚积薄发。
紧接着,
2008年,北京建立了第一个国内集中式充电站。
2009年,上海建成了第一座有商业运营功能的曹溪充电站。
2010年,国家电网建成唐山南湖充电站,系国内首家国网典型设计充电站。
2012年,国网和南网提出“电池替代”的新能源汽车模式。
以上者,统称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早于市场,引领了发展,但思想纯粹,不是奔着钱去的,这点值得尊敬。
2、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阶段(试错阶段)
2010年以后,市场开始嗅到了新能源汽车 的机遇,各路人马都跃跃欲试。
但当时还有个激烈的争论,到底是换电还是充电?一直争论不休。
后来国网和南网提出的“换电为主,充电为辅”的思路逐步达成共识,所以换电站初期是占领制高点的。
2012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快充和慢充结合的充电桩模式,一锤定音,充电模式逐步走向舞台中心。
2014年开始,国网响应新能源发展的号召,开启了国内第一波充电桩的建设高潮,主要在高速服务区和城市的核心地段。这中间特斯拉的出现,又把市场进一步向前推进。
从2014年到2018年的时间段,基本上是以国网投资为主,进行充电桩市场的试错和开拓。要知道,那个时期的新能源车辆还是相当罕见的,这就注定了第一批试错的人,是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的,央企担当责无旁贷。
那个时候,很难说是充电桩催生了电动汽车,还是电动汽车催生了充电桩。
3、群雄逐鹿,先圈为敬(混战阶段)
有人说,电动汽车的元年是2020年,因为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开始爆发。
也有人说,电动汽车的元年是2022年,因为比亚迪提出停产燃油汽车。
这都不重要,电动汽车就是在这三年爆发了。
爆发的电动汽车,也燃爆了充电桩市场。
用雨后春笋都有点慢了,应该说是一日千里,一发不可收拾。
2018年之前还难觅踪迹,现在一堆公司出来圈地,特来电、星星充电、快电、快充等等。
你不得不佩服,国内企业抓机遇的能力,前边试错时,他们是万般不会参与的,明知道市场不成熟,试错就会有成本,这个冤大头是不会当的。一旦试错有了结果,使出吃奶劲也要上,不管准备技术和管理准备好与否,先圈了地再说。
目前这个群雄逐鹿的充电桩市场,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
4、充电桩是否有行业壁垒?
说到行业壁垒,无非是技术、管理、规模这几个方面。
技术上,坦白说,充电桩几乎没有壁垒,如果非要找一个,那就是充电桩里边的一个充电模块,这个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它的好坏,决定了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和性能,再无其他技术壁垒,只存在差别。
管理模式上,目前也是五花八门。
有卖桩为主,建桩为辅,到处联系加盟,上市圈钱为终极目的的。
有不做重资产投资,只做运营服务的。
有小本建桩,本地经营,类似包租婆模式的。
管理模式上尚未有行业壁垒。
最后说到规模,这个也许是唯一的一个壁垒了。
当一个行业没有技术壁垒,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同时利润还明朗化的情况下,唯有依靠规模获取排他性的市场收益。
所以,桩企目前除了疯狂圈地,扩充规模,别无选择。
这就有点当年共享单车的意思了,除了烧钱,还是烧钱。
目前充电桩行业的混战,已经几乎到了极限,为了规模效应,抢占市场,前期投入了重金,负债率屡屡飙升。
尽管电动汽车销量一路攀升,这个增速依然败给了充电桩圈地投资的速度。
市场预期很光明,近在咫尺。
很多人,还是在离成功无限近的地方,遇到了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5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