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水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在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上全面发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务保障,谱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年保水源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引江水流入津门寻常百姓家。
十年来,天津水务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抓住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战略契机,积极对接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下大力气推动引江中线配套工程全面提速,先后建成中心城区供水管线、滨海新区供水管线、曹庄泵站、西河枢纽泵站、王庆坨水库、北塘水库完善工程等一系列配套工程,积极推动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修编、东线中线后续工程规划、北大港水库扩容工程,做大、管好城市“盛水的盆”,全力构筑起城乡供水新格局。自2014年底引江中线通水以来,累计连续安全输水2100余天、近80亿立方米,全市14个区、1200万群众受益。
此外,持续深化引滦水源保护,先后完成于桥水库综合治理、环库截污沟建设、入库河口湿地及沟口湿地建设,巩固和提升库区封闭管理,极大削减氮、磷等入库富营养化物质,于桥水库水质保持地表水Ш类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引江、引滦优质水源,先后实施两轮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让全市2817个村、286.8万农村居民喝上城市自来水,为天津市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截至目前,天津市已形成以引江、引滦“一横一纵”输水干线为骨架,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淡化海水等多水源统一优化配置,于桥、尔王庄、王庆坨、北塘四座水库联合调度,辐射全市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供水保障。
十年算水账
以有限水资源支撑大发展
天津市是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0。面对资源型缺水现状,天津水务坚持节水优先,全力打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四大攻坚战,坚定不移走节水可持续发展之路。
强化节水顶层设计,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完善节水法规政策体系,印发实施《天津市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先后制定印发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管理办法、水平衡测试管理规定、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印发了工业产品取水定额、城市生活取水定额、农业用水定额共计416项,实现全覆盖。
推行用水定额管理,激发节水内生动力。根据全市水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每年编制下达《天津市城镇用水节水计划》,创新计划用水管理模式,增设超计划用水预警机制,建成重点用水单位在线监控平台和节约用水管理信息平台,提升节约用水管理和决策水平。
推进非常规水综合配置,挖掘水资源利用潜力。锚定“四水四定”,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多措并举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再生水年利用量由10年前不足2亿立方米提高到5.3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由不足20%提高到43%;淡化海水年利用量由0.1亿立方米提升至0.44亿立方米,使用量居全国第一。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坚持“节、调、管、控”综合施策,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由10年前的5亿立方米下降至0.62亿立方米以内,提前完成国家确定的压采任务,地下水位埋深呈稳定上升趋势。
推动节水载体创建,让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大力推动节水型系列创建,持之以恒推广节水技术,涌现出荣程钢铁、中环半导体、中沙石化等一大批节水先进典型;持续推动节水型载体创建,16个区全部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全市全部市管机关及50%以上的市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覆盖率分别提高到53.6%和46%。
截至目前,天津万元GDP用水量20.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1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721,位居全国第三。国家级和市级园区水循环利用改造实施率分别达到100%和77%,有力保障了全市高质量发展。
十年防水害
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津
天津水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完善防洪排水工程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逐步加固抵御水旱灾害的牢固防线。
构建立体防汛格局,扎实筑牢安全防线。天津地处九河下梢,面对上游泄水和本区域降水双重压力,着力构建“上防洪水、中防沥涝、下防海潮、北防山洪”立体防汛格局,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城市防洪标准基本达到200年一遇;海河干流、永定新河、独流减河等一级行洪河道实现达标治理,蓟运河、潮白新河、州河等河道综合治理稳步推进,永定河泛区和大黄堡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全面完成。
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十年来,天津市排水专项规划、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获批实施,先后建成海河口、陈台子、万家码头等3座外排泵站,中心城区易积水片由51处减少至8处,一批老旧排水管网得以改造提升,大暴雨量级下主干道路退水时间由24小时缩短至5小时,成功应对2016年“7·20”、2018年“7·24”、2019年“利奇马”等多次台风强降雨袭击,做到了“大雨2小时、暴雨5小时”退水,有力保障了全市度汛安全。
十年护碧水
塑造人水和谐新画卷
天津河网水系密布,河湖湿地众多,水是全市重要的生态载体,是群众身边的生态福祉。
天津水务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全市所有河湖水域全面“挂长”,构建部门联动、区域协同、群防群控的联合治水管水新模式,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统筹开展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大力推动河湖生态复苏,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助力全市绿水低碳高质量发展。
实现全市水系连通,不断夯实水生态基础。提升市区水循环能力,加大陈台子河、复兴河、南运河等重点河道循环泵站建设力度,打通市区河道循环卡口,解决市区二级河道水满而流速慢问题;推动海河南北循环体系建设,积极实施洪泥河生产圈泵站、独流减河宽河槽湿地改造、青排渠~北丰产河连通等工程建设,逐步打通海河至南部独流减河、北大港湿地及北部七里海湿地循环路径,实现海河南北片区水系连通;建设局部区域水循环体系,推动津南、宝坻、武清等重点区结合本地水系特点,打造区域循环网络,以微循环带动小循环,以小循环带动大循环,提升全市水体自净能力。
持续改善排水管网系统,有效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推进合流制地区雨污分流改造,中心城区完成48条道路市管排水设施改造,建成新开河和先锋河两座调蓄池,容积10.5万立方米。全市城市建成区范围合流制片区从97片、187.09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37片、38.29平方公里,解决全市133.67平方公里污水管网空白区问题,完成4776处雨污混接点排查改造。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8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2.69万吨/日。全市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99座,总规模417.28万吨/日,已全部完成提标改造高于国标规定“一级A”标准,其中95.9%达到地标A(准IV类)。全面规范污泥处置,全市日处理能力达4990吨,无害化处置率达97%以上,完全淘汰填埋等落后处置方式。
大力推动河湖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成绩斐然。先后完成北水南调、大沽河净水厂及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深入落实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保护利用、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区水系规划任务,统筹多种水源每年向南北运河、七里海、北大港等重要河湖湿地实施生态补水10亿立方米以上。下大力气治理黑臭水体,实现水清岸绿景美。
截至目前,全市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例占比91.7%,12条入海河流消除劣V类水体,全市域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天津水务将牢记初心使命,继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水务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6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