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人而言,几乎每年都会做一次体检,以监测自己的身体健康。企业是否也存在健康问题,需要健康管理呢?答案是肯定的。
近期,我们就接触了一家知名企业,这家企业老板很重视管理,很舍得在管理建设上投入,内外部的学习交流也没少做。行政管理手册、生产管理手册、OA信息化等等管理体系一应俱全,落地执行上也非常严格。
可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业务总是问题重重、运行不顺畅,业务的按时交付率非常低、客户投诉也是一种常态,我们接洽到这家企业的时候,他们正在纠结要不要启动新一轮的《流程管理手册的建设》优化。
入企分析
形式化的落地拿不到结果
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后,我们发现这个企业有一种管理标签化的现象,管理规则都有也在执行,但所有的管理都是浮在面上的、是形式化的。
这个企业每月都按时召开月度总结计划会,而且要开两次,一次计划预沟通会,一次正式计划总结会,计划、总结都有细化的格式模板,各种总结数据报表也相当细化;
会议管理相当严苛,迟到或不按要求参加最少要罚200元,副总以上要罚500元,部门计划总结也要针对年度目标计划进行,计划要责任承诺等。
这应该是不错的目标-计划管理了吧?但是如果把这个公司两年以内各个月份的计划总结和会议纪要放到一起看,就会发现同样的工作,会在两年不同时间阶段重复出现:
像第一季度安排的某项措施计划,季度结果总结中明明显示已完成,但到了第四季度,这些工作又被列入了计划,甚至连内容基本都是一样的,第二年,这项工作又被提到了计划日程上。
难道他们没有做结项控制吗?和中层沟通后才知道,很多问题领导安排让做,但部门不知道如何做,领导就给出几项工作方法部门执行,做了即可,至于问题解决了吗?没人关注,管理也只是看起来很美。
- 大多数管理者,根本没有思考目标管理的目的和背后的逻辑。所谓的落地,就是告诉团队怎么做,没有跟踪过程,更没有反馈辅导。
- 目标管理,重要的是应该清晰地拆解和传递目标、与员工达成共识,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很容易掉进形式主义的陷阱。
核心剖析
管理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
看了他们的绩效考核,完全是工作导向,而不是结果的价值导向。
像负责企业战略管理的企管部门,总是把建立什么制度、定了多少管理文件、制度文件的落地执行率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而很少见到针对具体问题解决效果的监测指标,企业也没有这样的数据的监测与分析。
他们领导班子对此很头疼,希望借助专业的系统工具实施企业级的目标管理,每一项任务启动时,都能够引导管理者思考3个问题:
◎ 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要进行管理?
◎ 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哪些方面必须改善?
◎ 应拿到什么样结果 才能符合公司利益?
有效的管理,往往都是在进行管理建设之前,先给自己和其他核心管理成员建立一个工作的监测指标以及明确的目标标准。
- 工作的监测指标。这项工作的管理优化完成以后,哪些方面会产生明显的变化、代表该项工作成功的代表性指标是什么?
- 管理的目标标准。现在这项指标处于什么水平状态,实施管理之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状态?这两个状态数据的差值才是管理价值贡献。
任何工作,如果不能有效地监测,也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管理建设之前一定要先给工作建立一套管理效果的监测标尺,目标即标尺!
聚焦在目标上
才能真正解决管理的问题
管理不是做标签,做了,也触及不到管理的实质,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呈现具体的效果价值,管理就是一种形式、一种浪费,没有任何的意义。
具体到实际的管理场景,不同层级的管理者看待问题都很片面,就是导致本位主义。虽然屁股决定脑袋,但做管理是为了双赢,为了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本位主义只能带来内耗。
比如市场部负责一个大项目,需要销售、运营和产品、人力资源等多部门的协同配合。
现实是很多部门老大在启动会上积极响应,但实际执行时,还是以完成本部门的目标为准,协同这件事靠后,项目推进艰难。
别人愿意配合企业的战略项目到什么程度,和这些管理者有没有全局思维,看问题是否全面有关,很多项目执行不到位就是这个原因。当然,WikiWorks专zhi内\耗,让每个人在做工作时都能从全局和整体的视角审视问题。
一般而言,WikiWorks实施战略目标周期性管理,那么,无论是市场订单的按时交付问题、还是产品成本、质量问题,都将得到实质改善,战略更落地!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63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