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恐龙雕塑定制,玻璃钢恐龙雕塑定制厂家

任何古生物都没有像恐龙这样令人类着迷。其实人类从未见过活的恐龙,最后一批恐龙在人类出现之前约6500万年就灭绝了。尽管间隔了如此之久,但恐龙对人类依旧充满吸引力。特别是在当代流行文化中,充斥着恐龙书籍、恐龙模型、恐龙电影和各种各样的恐龙装备,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这些恐龙出来?换句话说,为什么我们迷恋恐龙?

玻璃钢恐龙雕塑定制,玻璃钢恐龙雕塑定制厂家

《为什么我们迷恋恐龙》 [美]博里亚·萨克斯 著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从水晶宫展览到“骨头大战”

人们很早就发现过恐龙骨化石,但“恐龙”这个词正式出现则是在1842年,意为“凶猛的蜥蜴”。

而恐龙高姿态亮相于世人,则源于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也就是第一届世博会。这一盛会意在展示全球的技术奇迹,特别是展示英国在创新领域的领袖地位。由钢铁和玻璃造就的巨大展馆“水晶宫”,只用了短短七个月就建成,预示着20世纪的现代建筑时尚,引起一片惊讶和赞叹。馆内拥有1.4万家零售商,每日平均游客4万多人。在水晶宫周围,展示了几具巨大的恐龙模型,这些蛮荒时代的象征,与馆内的工业化最新成就形成鲜明对照,以戏剧化的方式显示人类取得了多大成就。

博览会结束后,水晶宫搬迁,并于1854年重新开放为主题公园,恐龙雕塑也在展示之列。它们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1854年的主题公园开幕式有4万人参加,每年的观众平均有200万人,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就像后来的几个主题公园一样,展览也依靠出售恐龙和其他史前生物的微缩模型和纪念品赚了大钱。

1868年,正在崛起的美国邀请英国设计师在纽约中央公园里建造一座新的古生物博物馆,专门用于展览美洲的史前动物。这座博物馆也像水晶宫一样由玻璃建成,但史前动物的雕塑要摆放在里面,而不是外面的空地。

这是个什么时代呢?铁路诞生,工厂运转,巨型大炮、战舰和大机器的力量令人敬畏。恐龙也与地位和声望产生了密切联系,它们成为国家、工业家、科学家和博物馆之间竞争的对象:谁拥有最大的恐龙?谁发现的恐龙最多?哪个国家的恐龙化石最丰富?这种竞赛也延伸到了人们对恐龙本身的看法。哪种恐龙最长?最高?最凶悍?最快?哪种恐龙可以赢得冠军?三角龙可以击败暴龙吗?剑龙能击败异特龙吗?

美国人发现美洲狂野广阔的土地下面埋藏着大型哺乳动物和恐龙,如能成功发掘,就可显示科学的赶超。于是在美国掀起了“骨头大战”。从恐龙骨骼挖掘队的老照片可以看出,这些人宛如西部牛仔,手里常拿步枪,看起来随时准备动手。

大战的两名主角是费城自然科学院的科普和耶鲁大学的马什。他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在考察活动中挖掘着最大最棒的恐龙骨骼,较量了20多年;手段包括卧底、破坏、贿赂,甚至会毁坏化石以防其流入竞争对手之手。两人在竞争中耗尽了巨大的财富,但一共发现并命名了大约136种恐龙。为了保密,他们有时候不仔细记录恐龙的发现方式和位置,甚至会传播虚假信息。

1898年11月,世界首富卡内基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了一种名叫“雷龙”的生物,并宣称“它站立起来的身高相当于11层的摩天大楼”,卡内基马上给手下写了个条子:“试试看买下这只恐龙。”

虽然报道过于夸大,但雷龙还是算得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恐龙。后来英国王室造访了卡内基,表示希望大英博物馆也能拥有一只雷龙。卡内基用石膏制作了复制品送去,又为德国、法国、墨西哥、奥地利和阿根廷的博物馆制作了复制品。

玻璃钢恐龙雕塑定制,玻璃钢恐龙雕塑定制厂家

卡内基送给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石膏恐龙骨架。

变化发生在1939年的世博会上,辛克莱石油公司出资修建了恐龙乐园,这是自水晶宫以来规模最大的恐龙盛会。这家公司选择雷龙纹章作为公司标志。这时恐龙狂热正在降温,辛克莱公司用全新的方式使用了恐龙符号,赋予了它“稳定”的内涵,在公司册子和广告上,恐龙亲切又殷勤地给客户服务、加油。公司还开发了很多恐龙周边来输出自己的品牌。一句话,恐龙变“萌”了。

1964年世博会,该公司又建了一座恐龙乐园,影响所及,如今世界各地都建立起了许多恐龙主题公园,游客排队等待暴龙将自己叼在嘴里。流行文化也注意到了恐龙,恐龙周边产品的大幅度增长,恐龙频繁出现在娱乐和广告等行业,各种电子游戏和影视文化都吸纳了恐龙元素。

随便举个例子,《小猪佩奇》里,弟弟乔治就很喜欢摆弄恐龙玩具,每一集都要得意地说几声“恐龙!”

刘慈欣写过4篇“恐龙科幻”

恐龙统治地球长达一亿几千万年,无比强大,并发展出各种形态,占据了海陆空三栖,可是最后统统灭绝,这中间的奥妙玄思,吸引了很多科幻作家。

早期的柯南·道尔(就是写福尔摩斯的那位),在1912年写了《失落的世界》:探险队进入一片世外高原,这里有很多史前生物,探险队一直被恐龙追杀,翼手龙从空中俯冲而下将队员抓走。

到1952年,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布拉德伯里写了《时间狩猎》,富翁们可以搭乘时间机器到史前猎杀恐龙,一个家伙不慎踩死了一只亿万年前的蝴蝶,于是导致历史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20世纪还有很多类似的与恐龙有关的科幻小说,其中最著名的、科学性也最高的,是迈克尔·克莱顿1990年出版的《侏罗纪公园》,后来被改编为电影。

说到这里,记者觉得有必要补充,中国作家刘慈欣也是恐龙爱好者,写过4篇“恐龙科幻”。

《命运》与《时间狩猎》有点相似,太空旅行的主人公误入时间隧道,摧毁了一颗小行星,地球上的恐龙因此存活下来,当主人公返回地球,发现历史被改变,恐龙进化出了文明,人类被关在动物园的笼子里。

他的另外3篇被称为“恐龙三部曲”,分别是《吞食者》《诗云》《白垩纪往事》。

《吞食者》讲的是,史前的恐龙并未灭绝,而是进化后发现地球资源不够用,于是放弃家园流浪于宇宙,建立了太空恐龙帝国。他们四处吞噬其他星球的水土空气和矿产,居然又吃回到老家地球。人类和恐龙大战一番最后败北,地球也变得残破不堪,地球保卫军最后的成员拒绝前往恐龙国度苟延残生,留在地球作为一只蚂蚁的养料,希望由此诞生新的文明。

《诗云》上承《吞食者》。恐龙帝国在吞噬太阳系后不久就收到了一个神级文明的消息,恐龙使者带上残存的人类伊尹作为礼物去拜见神级文明。伊尹讲述的中国文化故事引起了神级文明的兴趣,神级文明决定,利用太阳系的全部能源进行运算,将汉字的所有排列组合呈现出来,其中一定有超越李白的作品。于是恐龙文明惨遭灭绝,太阳也被熄灭。工程完成后,神级文明发现即使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也不能将其筛选提取出来,最终承认了技术不能超越艺术。于是他们恢复了地球原貌,残存的人类和恐龙重返地球,文明重新开始。

《白垩纪往事》讲的是:上古时期恐龙和蚂蚁达成合作,共同创造出了高科技文明,但由于恐龙与蚂蚁种族的隔阂不信任,以及两大恐龙帝国之间的“反物质”威慑,导致整个文明覆灭。

可以想见,以恐龙为题材的科幻作品,还会不断推陈出新;其中的动力,就是恐龙强大能力与终极命运的反差,以及人类对这种反差的极大兴趣。

正是恐龙灭亡了才给其他哺乳动物以空间

“巨大”和“凶暴”满足了冒险的渴望,而“灭绝”则为儿童和成人平添了一份安全感和怀旧感。一种四处可见的动物,人类不见得有多喜爱;但是动物变得罕见、濒临灭绝,它们就身价百倍起来,而且近乎神圣。

另一方面,“恐龙灭绝”的隐喻萦绕在人类心头,如果恐龙这样的霸主也不能幸免,那人类凭什么会例外?

1830年,古生物学家贝施制作了一幅讽刺版画。画中有一只鱼龙站在桌子旁,戴着眼镜,拿着教鞭。他正在给学生讲授一系列史前生物,桌子下面有一颗人类的头骨化石。鱼龙教授说,“我们面前的头骨属于低等动物。牙齿非常小,颌部力量微不足道,这种生物居然还能寻获食物似乎很让人迷惑。”

在当时,这种想法还是很少见的,压倒性的还是“人类例外主义”。但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期间的核威慑,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人类真的例外吗?

1954年,美国首次在比基尼环礁测试氢弹的几个月后,一艘日本渔船漂流到了附近,至少一名当事人最终死于辐射。这一事件成为《哥斯拉》的灵感来源,其中恐龙怪物代表着核弹和战争释放出的不可知力。

此后,人们提出了各种可能的恐龙灭绝方式,比如气候变化、生态崩溃、致命疾病、流星撞击地球等等;其实,这不也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吗?

在网上可以看到1967年的苏联动画片《恐龙山丘》。这片子把恐龙世界描绘得温馨可爱,它们把蛋下在山丘上,新生命在此诞生;后来风云变色,严寒四起,小恐龙无法突破蛋壳,悲号声渐渐湮没在蛋壳里;多年以后,两个考察队员登上山丘,发现了恐龙蛋化石。很明显这是在警示人类注意环境、生态和气候。

正是恐龙灭亡了,才给了其他哺乳动物以空间,最终有了人类;而恐龙的命运也给了人类警示。《为什么我们迷恋恐龙》认为,恐龙是人类审视自身的绝佳参照,人类可以将恐龙视为“大哥”;今天的人类可能仍然相信自己控制着一切,但也面临着更多的威胁;人类对恐龙的关注思考,背后是担心“自己成为恐龙”。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77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