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入静的方法(打坐静心口诀)

所谓打坐,实际上就是一种静功,其目的就是在于入静。


入静是什么?不单单是指的我们思想的静,而是身心都要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但正是这一点,却让很多人都产生疑问,何谓祛除杂念?是什么都不想,还是专注于某一件重要的事呢?而这其实又涉及到打坐后期的又一个问题,就是需不需要用意念引导呢?

打坐入静的方法(打坐静心口诀)

我们先看杂念,说是杂念,其实就是我们的一种思维状态,因为不论古今,人们实际上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这是我们后天的生存本能,而要它停止不动,达到先天的静止状态,实际上是很难的。

因此,从古至今,产生了各种入静的方法,如佛家的禅定,瑜伽的冥想,以及道家的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当然,诸多法门之中,其实对于思维状态都是有略微差异的,但大体上,其实都不是完全的发散,亦即彻底达到空的状态,尤其是初修的情况,更是无法达到,一旦看似彻底放空,其实各类杂念反而纷纷自行涌起,导致杂念丛生。

那么应该如何呢?答案是,我们需要一点真意(清明)若有似无集中在某处的,只不过这某处,于各家有所不同。既然此篇说到入门,那么不妨以松静功为例,分析一下,给予初学者一个参考,它是以松的方式达到静的目的,也是现在人比较容易入门的一种方式。

虽然入静是需要身心同静,但是松静功并不特别强调姿势,卧、坐、站皆可,只要足够放松,不一定非要执着于打坐的姿势,因为许多人刚开始就执着于所谓的跌坐、双盘等等,但身体不够柔软,难以达成,勉强做到也是肌肉紧绷,反而不能达到身静的状态。

打坐入静的方法(打坐静心口诀)

在练习松静功的时候,需要微闭双目,自然呼吸。呼气时默想静和体会松的舒适,或配合意念放松,逐步将全身调整成自然、轻松、舒适,解除紧张状态,排除杂念,安定心神。

从而达到入静的状态,同时本身松静功也可以调和气血,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

这里,同样也不需要我们运用数息或是意念集中在丹田等等这样的方法,当然也会引来一个疑问,那就是松静功似乎就是放松身体,也没有所谓真意啊?

但实际上,确实与单纯的放松身体不同,因为放松身体虽然也强调的是心身放松,但松静功的核心正是运用一点若有似无的真意放在放松的状态上,与放松身体对应的是,我们的神志也就是思维不是逐渐涣散的,而是是在放松的基础上,神志越来越宁静,逐渐达到真静的状态。是由心而身,再由身而心的更进一层。而神志的是否清醒,也是可以判断自己是否正在修习的一个明确的标志,将休息和修行有效的区分开来。

再讲一下,所谓神志的宁静大体是指意识由普通的清醒状态进入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特殊状态。我们时常看到古书,讲解修炼也好,打坐也罢,提到的一个恍恍惚惚、氤氤氲氲的状态,就在于此。

而这个阶段实际上也不是完全模糊的,大概可以分为两层,是一个精神状态既恍惚又清晰的状态,如果以听觉为例,所谓恍惚,是对外界的声响变得遥远微弱,甚至完全消失,呈现“虽有惊雷而无动于衷”的现象。

而清晰的方面则是对要想主动感知的事物感觉的极其清晰敏锐,达到“金针落地亦能闻其声”的程度。这个程度便是入静的一种状态。是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一种状态。

打坐入静的方法(打坐静心口诀)

那么有的人会在不经意间进入到这种状态,不过不可控制不可维持,故而才有所谓的“功”出现,实际指功夫,也就是工夫,通过修习来达到可控可维持的状态。才称之为真正的静功。

最后,将松静功的全部方法奉上,可供大家参考:

以舒适的姿势,先放松前方,自面而下,依次松弛胸、上腹、少腹、两腿、两膝、两小腿、两足背,至两足十趾。

继而同样自上而下,放松后方自枕部至两脚跟部。再有左右侧面,此一项后,我们称之为四方皆松。

但是依照传统五行概念来说,实际上当四方松弛后,我们尚且有“中央土”需要放松。

故而这时候,我们在身体的内部,也要进行松弛,也就是自百会开始,依次为脑正中、咽喉、胸正中、上腹正中、脐后肾前、会阴、两大腿内侧面、两小腿内侧面终于两足涌泉。

如此一来,才是真的全身松弛,也是和普通的放松有所区别的一点。在时间上大概以半个时辰为循环,初期二至三次即可。后期会随着练习更快的进入状态,也进入下一个阶段。

其中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的身体有某些部位不舒服,或者紧张,可以在方式的过程中,单独集中意识,在某一点上默想来放松。等到全身松弛后,再从头到脚不分前后左右的整体向下放松,犹如一股令人舒畅的泉水自上而下缓缓流淌。即可。

如果以上已经可以快速达成,初入门径,我们就无需将意念放在放松这件事上了,而是以《抱朴子》中的守一来意守,即意念若有似无存在于某一点(只是松静功的话,不涉及具体功夫,守一的地方,以自己舒适为主,可以是泥丸,可以丹田等,不强求。),这种状态要求心无所念,如果有所挂念不要强念不想,否则更易偏离,反而应该想解决方法,把事来了却,如果真的无解决方式,才会默认当下思而无用,从而放下。

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注意,意念要轻,不要用意执着、死守。才能真正的排除杂念,全身放松,逐步进入到静的状态。

当进入后,重新出功的时候,也不要强求再次进入,而是要安静片刻后收功,待下次,或是重新松弛后,再寻求静功的状态。

最后提示一点,松静功,不要求呼吸绵长,自然即可,随着状态进入,呼吸绵长是自然而发生的,如果强求,反而无法放松了。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