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笃行不怠二十载,护卫健康向未来。2022年,恰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创建20周年。20年来,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秉承“仁心妙术”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加强包括公共卫生、卫生管理、健康服务、医学信息在内的公共卫生学科群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科研实力,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强化育人效果,推动学院由大变强,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瑰丽篇章。现特推出学院20周年建设发展纪实专题,以飨读者。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奋斗初心矢志不渝。自今年上半年开学以来,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卫管学院”)不断传出好消息——
三项成果荣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全省医学院校同类院(系)中排名第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3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在全国地方高校同类院(系)中名列前茅;
新增山东省“泰山学者”1人,实现了学校所在地公共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历史性突破;
有效克服新冠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成功承办第十八届中国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主任)论坛;
两名研究生分别发表国际知名期刊一区高水平论文,两个本科竞赛团组荣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
……
以上成绩,是卫管学院全体师生在校党委、校行政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的一个缩影。作为全校16个二级学院之一,卫管学院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公室,今年恰好是她20周岁生日。20年风雨积淀,自强不息、玉汝于成!卫管学院与新世纪同步伐,与新时代齐奋斗,用开拓创新与勇于进取谱写了院系发展的壮丽篇章。
前十年,与新世纪共步伐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20多年前,正乃新旧世纪的交替期,国内外不少专家预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也是信息科学的时代,医学信息学必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此背景下,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山东省第一个医学信息类本科专业于2002年3月18日正式获批(鲁高教处函〔2002〕9号文通知)。同年9月,首批新生43人入学报道,从此开启了我校开办医学相关专业的序幕。2004年8月,学校以该专业为基础,统辖计算机、数学、卫生统计学等教研室,成立了医学信息系作为二级系(院)机构。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SARS)疫情,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了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有识之士也认识到卫生统计人才匮乏的问题。为此,医学信息系审时度势,经过外出考察与科学论证,积极申报了统计学专业。该专业2005年顺利获批,2006年开始招生。2007年,该系又成功申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等从事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后来成为山东省内最早开办第二学位教育的卫生管理类专业。
为了适应学科专业建设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2007年8月,医学信息系更名为卫生管理学院。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整体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卫生工作的核心,而相关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为此,2008年,卫管学院又成功申报了预防医学本科专业。2014年,学院更名为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学科层次更为清晰,发展方向更为明确。
立足于谋划长远、打牢基础,学院经过新世纪前10年的不断积累发展,专业由1个增加到5个,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三大学科门类;专任教师数量,由建系时的24人增加到2011年的52人,其中88%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每年约有35%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其余的均在当年年底实现就业;2009年,学院顺利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医学信息教育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为后10年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十年,与新时代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卫管学院接续奋斗,在学校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时代征程中,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着力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建+”的理念扎实推进思政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学生党建进班级、进公寓、进网络、进基地;实施“精准提升工程”;强化党史学习教育“七学机制”。教师党员许琪同志荣获全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四进”攻坚工作优秀个人,学院报送的《构建“党建+班级导师制”创新育人新模式》荣获山东高校组织工作创新奖二等奖,关于党建与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先进事迹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科专业群建设步履铿锵。本科专业由1个发展为5个,宛若五朵金花,特色迥然,朵朵争艳。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三星级专业、全国医学院校唯一的信息领域省级特色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预防医学、统计学、公共事业管理四个专业为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健康服务与管理是全国第一批健康服务类专业。研究生教育从零发展为拥有公共卫生、公共管理、医学信息学三个硕士点。学院形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从学士到硕士的较为完整的学科育人体系,在烟威地区和鲁北地区独树一帜。
交叉性研究亮点频现。交叉性研究是高水平科研与顶尖人才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学院着力强化公共卫生与公共管理、临床医学、医学信息等学科的交叉性研究。2013年,王萍玉教授立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实现了学院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2018年,曹高芳教授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实现了学校多年来国家级社科项目的历史性突破。目前学院累计立项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13项,发表国际知名期刊一区高水平论文30多篇,其中郭玉明教授关于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柳叶刀》,在助力我校临床医学学科ESI全球排名进入前1%以及排名不断上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外交流与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与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联合发起承办首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与“中国医药卫生管理学院(系)院长(主任)论坛”组委会联合主办第十八届中国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主任)论坛;与烟台市医保局联合成立烟台医保研究院,共同为全市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分别承担国家卫健委、山东省卫健委及烟台、滨州、东营等地相关部门单位的委托性课题10多项;孙蕾蕾博士的智库报告获得省委主要领导批示。
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10年间,先后引进博士24人,其中2人被学校确定为第四层次人才,4人被确定为第五层次A类人才;继2018年郭玉明教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政府公布为我校公共卫生“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后,吕鹏博士先后获批“山东省青创人才引育计划”、“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雷国华、孔杨、王玖等教师先后被评为全校师德标兵;韩春蕾、张中文等4名教师出国访学;司莹莹荣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胡雪艳的作品荣获全省高校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
积极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学院积极凸显“公卫人”的担当作为,在第一时间组织专家编辑疫情防控手册,为我校师生与驻地居民提供防控指导;参与学校制定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方案,助力随时处置相关问题;与滨州市疾控中心联合成立预防医学研究院,应邀为烟台市疾控中心大楼建设出谋划策;与中国疾控中心、山东省疾控中心联合培养公共卫生研究生;先后在《中国妇女报》等国内报刊杂志上发文,分析当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现状,提出加强疫情防控的意见建议;预防医学2008级杨雯雯,公共卫生2019级研究生徐群,以其突出的贡献分别被评为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烟台市芝罘区“战疫”先锋。
看今朝,新征程再出发
卫管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由20年前的零占比增加到55.22%;在校生为2009人,数量扩大了近50倍。20年来,已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3128人,其中本科生3081人、研究生47人,涌现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杜建、清华大学博士后王庆志、澳大利亚乔治健康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洋、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侯立波、北京利明瑞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录君、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空客A320机长吴晓东等一批优秀毕业生。当然,成绩只能代表过去。20周岁,一个充满着勃勃生机,迸发着无穷活力的美好年华,卫管学院又审时度势,阔步向前,向着新目标展开更为勤奋的拼搏。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踔厉奋进新征程,勇于担当新作为。学院院长曹高芳告诉记者:“作为支撑学校升格大学学科门类最为集中、最齐全(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三大学科)的二级学院,卫管学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看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构的重要性,我们将立足公共卫生、公共管理两大学科体系,推动学院由大变强。”学院党总支书记赵美春说:“作为卫生健康领域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在校党委、校行政的坚强领导下,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彰显优势、突出特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卫”戍健康,“管”助我行。站在新起点,卫管学院确立了奋力谱写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奋斗目标。同时,一系列妙策实招依次出手:与军事科学院签署协议,联合培养公共卫生博士研究生;与青海、四川、内蒙古、陕西、河南等沿黄省区医学院校,联合申报黄河流域环境与健康协同创新中心;与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共建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争创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新任务、新要求,全体“卫管人”已做好准备,整装待发,全力以赴,为创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药大学作出新贡献。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88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