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人生大事,婚姻之礼理所当然会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古代传统的婚姻,男女双方在婚前多半是从未谋面的,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主要考虑的是宗族的延续和门当户对,很少考虑当事人的情感。
婚聘礼仪就是婚前的礼仪,传统的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一是纳采。
这是婚聘六礼的第一礼。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表达联姻的意愿,并托媒人带好礼品去提亲,就是现在所说的“说媒”和“求婚”。
纳采必须送礼,这个礼物在先秦称为雁,所以纳采也叫“奠雁”。雁是当时婚聘礼仪中最重要的礼品。后世除用雁之外,还有用羊、鹿、阿胶、干漆和蒲苇等礼品的。这些礼品也都是有其寓意的:羊者祥也,鹿者禄也,都是用来表吉祥的;阿胶、干漆取其如胶似漆之意,喻夫妻和谐;蒲苇则以其柔顺喻妇女之温柔。
二是问名。
女方如果收下了男方的雁,就表示允婚了,于是就有了男方第二次用雁上门的问名。问名就是互相初步了解对方的姓名、年龄、生辰、籍贯和三代(曾、祖、父)等情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请八字”和“请庚”。
问名一般是口头的,郑重的也有写成帖子给对方的。后来还增加了家长相看的内容,弥补了对对方一无所知的缺陷。隋唐以后,六礼的步骤有所简化,问名和纳采就合成一步同时进行了。
三是纳吉。
纳吉在婚聘六礼中是最关键的,因为这时已进入了实质性的订婚阶段。
男方在问得生辰八字后,还有一个不是很简单的合婚工作。我国古代的婚姻,除了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外,还需要有一个“天神之兆”作为依据。例如“归卜于庙”,如果得到一个吉兆,婚姻之事就算定了。
四是纳征。
纳征在婚聘六礼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也叫“纳成”。“征”就是“成”,意思是男家只有先纳聘礼才能成婚,所以也叫“纳币”“纳财”“过礼”和“大聘”等。后世所说的“买卖婚姻”就是以此为依据的。
纳征所送的礼品比较重,不再用雁了。先秦时还只是布帛和毛皮衣物等。汉以后就开始多用金银了,而且数目还相当可观,后代更是愈演愈烈。
五是请期。
女方一旦接受了彩礼,婚约就正式确立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一
请期。所谓请期,就是男方选定了合婚的吉日良辰去征求女方的意见。但征求时为示谦让,要请女方确定日期,所以叫请期。其间女方也会有一番谦让,但最终是男方把选定的日期告诉女方,所以后来也叫告期。
请期也要送礼,古礼用雁,后世有用各色礼物的。女方则于迎要之前要“过嫁妆”,男方在收到嫁妆之后,新女婿要由媒人陪同去女家“谢妆”。过嫁妆其实就是亲迎的准备了。
六是亲迎。
亲迎是婚聘六礼的最后一礼,相当于现代的婚礼大典。这个礼仪既隆重又烦琐,在古代要分三天才能完成。
第一天是亲迎的准备。女家要为女儿“开脸”“上头”。开脸就是用细线绞去脸上的绒毛,并修齐鬓角和额发。开脸是区别已婚与未婚的象征,旧时为人妻者也被叫作“开了脸”的。上头就是笄礼,这也是区别女子未婚、已婚的一个标志。女方还要去男家整理新房和婚床,叫铺房。这一方面意味着是娘家对女儿的最后一次照顾,另一方面又是代表女儿对女婿所作的一次礼仪性的侍奉。所以铺房也叫暖房。
男家在这一天还要送最后一次礼:催妆礼。催妆礼除了一般礼品外,主要是供女方妆饰用的物品。新郎还要去亲戚朋友家行礼,表示自己已成年要成婚了,这叫“告冠”。
第二天是新郎亲自去迎接新娘,然后是拜堂入洞房;第三天则有新娘拜见公婆等礼仪。
下期继续。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9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