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二十大作为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作为我国著名草地农业生态学家,南京大学生态学、农业科学和草地学科带头人之一的李建龙资深知名教授,多年来一直工作在第一线,始终立德树人、守正创新、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谦虚谨慎、脚踏实地,为党、为政府、为学校努力奋斗,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博士生导师,以及先进工作者,35岁时就被新疆维尔自治区评为十大优秀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本报记者将带领各位读者走近李建龙教授,深入了解他立足国需、情系生态、筑梦中国草业发展的科研人生。
他毕生的情怀,都与生态息息相关;他毕生的生态科教事业,都与草地、农业与城市绿化一脉相连。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在,他用不懈的科研追求,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深度研究,倡导维护生态平衡和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科教事业,推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他就是我国著名草地农业生态学家,南京大学生态学、农业科学和草地学科带头人之一的李建龙资深知名教授。
李建龙教授从事草地农业生态科学40余年,主要从事生态学、草业科学、环境科学、遥感技术理论与应用、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环境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等教学与科研工作;他一贯爱国爱党、遵纪守法、作风廉洁、勤奋工作、尊师重教、学风优良,科研上守正创新,恪守科学道德,多次被组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45年来坚持长年工作在科教生产一线,为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草业生态科教事业发展,尤其是天然草地资源保护与草地退化防治,城市绿化、数字智慧农业技术及果蔬保鲜与贮藏室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及创新事业,做出了诸多突出的生态科教成就和卓越贡献。
教科融合齐头并进 科教创新硕果累累
迄今40多年从事教育事业上,李建龙以身作则、立德树人,实施道术结合,科教创新融合、因材施教,培养出高素质人才300多名,其中含博士后5人,博士学位获得者75名,硕士学位获得者98名,留学生8名,在他培养指导毕业的高层次有用人材生中,现有58人获得副教授或副研究员以上职称,18人获得正高职称,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1人获得国家千人称号,十余名在政府或企业任高职高位及领导,全部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在追逐自己科研人生的价值与成就同时,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全人类造福祉。
李建龙现任南京大学应用生态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还兼任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日本北海道大学客座教授;现已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72项(含国家科技攻关、国家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项目、省重大应用工程项目等及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农业部、APN、欧盟等国际合作项目等);主持完成各类城市绿化、草坪绿地和生态修复工程上百项,获得上百亿利润,为推广应用单位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持有发明专利4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6件,其中获国外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16部、发表各类论文789篇,其中含SCI和EI引文398篇,在NUTURE及子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以上,总影响因子218,总引用次数11318;他工作40多年来在草地生态、自然资源调查与利用、遥感技术理论与应用、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等方面取得几十项重要科研成果;
作为教育部草业科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科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和教育部跨世纪优秀教师、教育部生态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建龙曾获得过省部级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现兼任国际生态学会理事,国际草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还兼任国家农业部智库、国家科技部智库,千人智库和江苏省政府专家智库成员,国家环保局一类专家组成员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中国环评专家,江苏省环保局专家组副主任与江苏省农委专家组副主任等职。
自2002年以来,李建龙在国际生态学、草地科学,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国际著名权威杂志ECOLOGY LETTER、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20多个国际知名专业杂志聘为编委或副主编等,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完成校庆奥运生态工程 为母校和国家增光添彩
自1998年作为特殊人才被引入南京大学生物系任教以来,李建龙完成各类生态工程和城市绿化项目上百项,尤其以承担完成以下两项最为荣耀:
第一项是主持完成了南京大学百年校庆重点工程“南京大学校园绿化与草坪改造工程”。从1999年3月至2001年11月,由李建龙主持绿化工程设计,草坪草种配方选择、苗床准备、播种建植与管理施工指导、全程养护管理实施,该项目达到了校方要求的各项绿化指标,对校园绿化美化获得明显效果,为母校100年校庆增添了光彩,得到广大师生好评和学校的表彰。
第二项是,李建龙参与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移动式草坪工程设计与建设项目。21世纪初,作为新中国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牵动每个国人的心,作为国内草坪技术领衔者,李建龙担任了北京奥运会“绿化项目评审与技术监督专家”。他自2004年从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大型草坪运动场进修回国后,受北京奥组委邀请从2004年9月至2008年8月,投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移动式草坪工程设计与建设工程中。他参与设计移动式草坪草种配方选择、苗床准备、播种建植与管理施工、全程养护管理实施、达到了奥运会官方要求的各项绿化运动质量标准,对奥运会“鸟巢”移动式草坪绿化运动质量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做出了明显贡献,得到国内外运动员教练员们一致好评,同行的赞誉及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表彰。
为了发挥自己科研人生的最大价值,李建龙始终将个人事业融入祖国发展结合,立足国家需求,助力实现中国梦,近十年来,潜心研发生态科学,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多科研成果。
在全球变化生态学方面,李建龙研发自然资源与乡村生态环境承载力监测与评价成果取得突破进展,为了实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开发不同自然资源与村镇建设生态环境承载力测算系统之需,他和团队利用5年时间,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多目标基础性、前瞻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研究,对星空地立体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资环承载体识别与承载对象识别技术、宜居村镇绿色生态建设模式、宜居村镇绿色生态空间量化技术和智慧承载与提升关键技术等研发。在5S技术平台和多目标空间功能分区优化方法指导下,通过揭示不同规模、不同特点典型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需求机理差异,探索关键环境胁迫因子及其环境影响机理,研究关键资源环境要素对村镇建设的约束性影响,进而构建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发不同类型村镇资环承载力测算模拟系统平台,并通过应用示范,提出多目标分类优化的宜居绿色生态建设模式,结合不同资环承载力情景与预警予以差别化对待,提出科学的测算理论、方法和智慧提升方案。
在草地遥感方面,李建龙现已实现了天然草地退化“天地空”遥感立体定量监测与评估,他围绕国家草地退化遥感监测及保护战略需要,在过去多年承担国家973、863项目基础上,开展草地退化遥感监测、草地生态服务功能定量评估及其草地退化驱动力定量核算等系列技术难题的深度研发,从“天地空”立体构建了天然草地退化遥感定量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将相关成果广泛推广应用,为国家节省资金及产生经济效益6809.2万元以上。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李建龙完成了5S智慧农业系统研发及成果推化应用,自2004年以来,他和团队在3S技术基础上,增加了专家系统(ES)和决策知识系统(IDSS),自主研发了“5S” (RS-GIS-GPS-ES-IDSS)智慧农业生产与管理系统构建软件(图3),实现了5S系统一体化智慧集成,具有遥感资料获取、作物长势及产量监测、数据处理及定位、专家评判和智能化决策功效,并构建智慧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成果推广应用,为推广单位获得上十亿利润。
在保护食品安全方面,李建龙解决了水果保鲜储藏世界难题,他围绕水蜜桃保鲜世界难题和企业实际需要,在多年工作基础上,系统地完成了水蜜桃防腐保鲜关键生物技术及其保鲜纸与保鲜剂研发,完成了水蜜桃保鲜贮藏新技术和保鲜产品及冷链体系研发及成果推化应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各类科技论文68篇,基本解决了水蜜桃保鲜的世界难题,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已为生产单位年均创造利润1184.6万元。
在生态资源和环境污染监测过程中,李建龙首次提出了生态眼、生态脑的概念,并在长三角地区加以应用。生态眼全名“生态眼—生态环境多源立体感知系统”,是采用物联网感知、高光谱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生态环境多源立体感知系统,能够实现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全面监测与智能感知与精确分析,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实时、动态可视化展现。生态脑是基于贝叶斯理论,依靠人工智能等电子科技,实现生态预测的一种技术,通过自然频率推算预估,获取特定区域内一定时段中的生态大数据预测。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为以生态监控、预测为目的的一项基于人工智能预算的核心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生态预测、生态监控等,服务于人类生态大数据预测管控层面,生态眼和生态脑智慧城市生态系统,为新时代生态资源和环境污染监测,生态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蓦然回首,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和优秀研究生导师,李建龙教授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服务社会”,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他已在农业、草业和生态科学研究这条科研路上砥砺前行40余载,一项项科研成果的研发、一个个发明专利的授权、一篇篇专著论文的发表、一次次荣誉奖励的加冕,没有让他停下科研的脚步。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展望未来,李建龙教授将继续面向学科领域前沿,科教融合、产学研结合,聚焦产业社会发展,研发更多成果,培育更多人才,为建设美丽中国挥洒热血、倾尽全力。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10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