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自大,傲慢自负的人,往往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元代许名奎在《劝忍百箴》里写道:
“善恶终之衅,兆于骄夸;死亡之期,定于骄奢。先哲之言,如不听何?”
人世间,一个人之所以取得恶果,在于骄矜、傲慢、自负、夸耀,陷入人生绝境时,大抵也是因为自己骄傲奢侈过了头。
一切事物,有因必有果,骄者必败,唯有那些具备格局的人,才能保持谦卑、礼让。
1:克服自大,学会谦恭
据《战国策》记载:
一次,魏文侯的儿子在回家路上恰好碰上了魏文侯的老师田子方,于是下车行礼跪拜。
看到田子方并不回礼,太子非常愤怒地说:“真不知道是富贵之人可以对人骄傲,还是贫贱的人可以对人骄傲?”
这个时候,田子方非常淡定地回道:“当然是贫贱的人才能对人骄傲,因为身份和品行都贫贱的人,他们总是对其他人无比的骄傲,别人也不会吃亏,因为他们本就不具备杀伤力或是破坏力
这类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贫贱的,也总能够对诸多事物都保持着一种不用负责的态度,甚至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失去什么,因为他早已没了可以失去的东西。
相反,若是一个高贵的人,如果骨子里学会了自大骄矜的话,那么他失去的东西可就多了。”
由此可见,一个什么都没有了的人,反倒不受世俗等其他的东西的束缚,偏偏一个人若身处高位,地位高贵,而且也累积了更多的资源、人脉和财富的时候,反而喜欢处处小心谨慎,时时要做到谦恭礼让,因为你输不起。
人生就是如此,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切忌因为取得一时的偌大成绩,就居功自傲。
克服自大,学会谦恭,实则为人生处世的重要一课。
正如《老子》有言:
“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
水愿意往低处流去,才能流到更为浩瀚的海洋里。
一座山不去跟其它山峰一争高低,它才能成为真正的高峰。
同样,一个人唯有放低自己的姿态,打造自身的格局,才能成就自我。
降低姿态,这不是自我贬低,而是自我蓄势。
这种心怀谦卑的活法,往往才是制胜的法道。
2:修为不够,张扬跋扈
修为不够的人,心急、气躁,还容易骄傲自满。
这些人,越是想要急功近利,就越是容易张扬自己,一旦得意忘形,就会喜欢自吹自擂。
其实,一个骄奢的人,也是因为修为不够,从而导致了他们自视清高,不肯屈就于人,不能忍让于人。
正如一个人性子骄横的领导,他们是不能够指挥好下属,而一个骄傲的下属,自然也不会服从于领导的安排。
放在生活当中,身为孩子的过为骄矜,眼里常常就没有父母,甚至瞧不起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样的孩子又怎能相信他们会变得孝顺?
哪怕一时风光无两的明朝大才子唐伯虎,也有吃“骄矜”性子的亏。
当年唐伯虎得到了名师沈周的一番指导下,本就具备非凡绘画天赋的他,绘画技艺一日千里,令人赞叹不已。
以至于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夸赞和美誉,唐伯虎内心里慢慢滋生了一种骄傲浅薄的心气。
久而久之,唐伯虎便活在了自己的、洋洋得意的小世界里,面对同行的画作,他不看在眼里,而且即便是来自导师沈周的点评,他也充耳不闻了。
于是,日益张扬跋扈的唐伯虎,满以为自己上京赶考定能摘下桂冠,却最终和状元失之交臂时,心中苦闷,甚至因为牵扯到了作弊案而吃了牢狱饭。
由此可见,一个人纵使有不错的才华和天赋,可倘若做人的修为不够,纵使你拥有再大的天赋,也会翻船。
《管子》里写道:
“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虚也。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矜者,细之属也。”
实际上,评断一个人的德行,其实是有标准的,正如一个真正有格局的人,能够做出一番功绩的人,非但不具备骄矜之气,也会戒掉张扬炫耀的心思。
格局越大的人,越会觉得人一旦自满,心灵就显得越空虚,人心一旦空虚,就丧失了沉稳之气。
于是,在被莫名的优越感所包裹,最终在工作事业上非但止步不前,还容易浪费了时光,蹉跎了岁月,辜负了大好青春和年华。
毫无疑问,这样的结局往往会令人大失所望,也是让人觉得非常惋惜的。
3:放低姿态,打造格局
很喜欢《了凡四训》里写到一句话:
“惟谦受福”
只有做到了真正的谦逊、谦卑,做人才能长远,长久地拥有福气。
实际上,人的一生之中,都在感受着境遇的厚与薄、顺与逆,面对这些不可主动选择的境遇,我们唯有学会以从容淡定,谦和敬畏的心去对待。
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从中汲取到一些力量,并且懂得如何弯腰地与人相处,如何姿态放低地与这个世界权衡。
正如曾国藩说的这般:
“天下事焉能尽如人意?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
敬畏上天,认识生命,打造格局,学会包容和接纳,懂得放低姿态,谦逊做人。
这样,或许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感知到世界的浩瀚和无穷,体味到人生的无常和多变。
然后,把握住自己,管理好自己,认识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怨无悔的人生。
-end-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92319981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doho.com/18597.html